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作者】 麦韵雄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安幼儿园)
【正文】 摘 要: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因此,教师应积极推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游戏建构,用有趣的游戏感染幼儿,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活动;游戏化;现状分析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抓住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使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语言思维逻辑合理。本研究有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避免小学化、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为幼儿园语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在积极推进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突出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采用僵化的语言教育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只以说教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倡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对传统语言教育模式的大胆突破。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二)有利于强化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游戏教学的理念,科学引导孩子的活动表现,让孩子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在学领前阶段,幼儿对游戏拥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语言游戏时,要帮助幼儿巩固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尝试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无论是游戏活动本身独特的教育价值,还是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的深层思考,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积极参与语言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不断改变思维方式,探索游戏的玩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一)游戏主题设置存在局限性
明确游戏主题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在游戏主题设置上存在过度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游戏教育价值的实现。
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许多教师只设置了相应的活动主题,但主题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并将网络上的语言游戏资源直接带到活动中,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导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一味地参照教材内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实施,最终导致主题活动缺乏扩展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未能凸显游戏的语言教育价值
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游戏设计本身的愉悦功能,而忽视了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导致游戏活动缺乏教育价值,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设计活动时,教师没有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只是单纯地把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过程,使得幼儿的学习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进而影响到语言教学活动开展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干涉过多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是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教师过多地干预幼儿时,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而不能自主发现、主动探索,从而导致幼儿对语言游戏活动缺乏兴趣。
此外,由于缺乏开放包容的成长空间,幼儿在语言游戏中的自主性明显不足,虽然幼儿可以与教师合作完成游戏活动,但他们真正的学习经验相对单一,语言能力的发展明显不足。
三、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对策
(一)基于幼儿实际情况设置游戏主题
以幼儿为主体是开展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游戏主题,以确保语言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这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从现有的语言游戏形式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类型,使幼儿在探索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的教育内容为例,在设置游戏主题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角色,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不同的游戏场景合理选择礼貌用语,并围绕游戏主题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养成了礼貌待人的良好言行。
(二)把握好游戏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平衡
在积极推进语言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游戏的兴趣与教育的平衡,不仅要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感染孩子,还要让孩子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获得语言能力的成长,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游戏设计能力。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考虑语言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更充分地突出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孩子通过积极参与游戏获得语言能力的成长。
在组织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确保游戏的乐趣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用高质量的教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有龙.浅析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2011(5)
关键词:教学活动;游戏化;现状分析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要从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必须抓住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使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语言思维逻辑合理。本研究有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避免小学化、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为幼儿园语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在积极推进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引导幼儿学习,使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突出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采用僵化的语言教育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只以说教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引导,忽视了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倡教师运用游戏教学活动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是对传统语言教育模式的大胆突破。幼儿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并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二)有利于强化幼儿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是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游戏教学的理念,科学引导孩子的活动表现,让孩子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锻炼思维能力。在学领前阶段,幼儿对游戏拥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组织语言游戏时,要帮助幼儿巩固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尝试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无论是游戏活动本身独特的教育价值,还是幼儿在参与活动时的深层思考,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积极参与语言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不断改变思维方式,探索游戏的玩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一)游戏主题设置存在局限性
明确游戏主题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在现有的教育机制下,许多教师在游戏主题设置上存在过度的随意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游戏教育价值的实现。
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许多教师只设置了相应的活动主题,但主题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师利用互联网学习,并将网络上的语言游戏资源直接带到活动中,没有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导致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此外,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一味地参照教材内的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实施,最终导致主题活动缺乏扩展性,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未能凸显游戏的语言教育价值
在组织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一味追求游戏设计本身的愉悦功能,而忽视了语言教育目标的实现,最终导致游戏活动缺乏教育价值,影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事实上,教育游戏的目的是通过有趣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
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游戏本身的娱乐性,而忽视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设计活动时,教师没有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只是单纯地把游戏活动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过程,使得幼儿的学习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进而影响到语言教学活动开展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干涉过多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下,许多教师在开展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而是过度干预幼儿的游戏行为,从而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教师过多地干预幼儿时,幼儿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而不能自主发现、主动探索,从而导致幼儿对语言游戏活动缺乏兴趣。
此外,由于缺乏开放包容的成长空间,幼儿在语言游戏中的自主性明显不足,虽然幼儿可以与教师合作完成游戏活动,但他们真正的学习经验相对单一,语言能力的发展明显不足。
三、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对策
(一)基于幼儿实际情况设置游戏主题
以幼儿为主体是开展幼儿园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在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游戏主题,以确保语言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充分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这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从现有的语言游戏形式中选择适合幼儿的活动类型,使幼儿在探索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学习体验。
以学习使用礼貌用语的教育内容为例,在设置游戏主题时,教师可以创设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和角色,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不同的游戏场景合理选择礼貌用语,并围绕游戏主题进行深入探索,进而养成了礼貌待人的良好言行。
(二)把握好游戏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平衡
在积极推进语言教学游戏化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游戏的兴趣与教育的平衡,不仅要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感染孩子,还要让孩子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获得语言能力的成长,这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游戏设计能力。在设计游戏时,教师应考虑语言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更充分地突出游戏的教育价值,让孩子通过积极参与游戏获得语言能力的成长。
在组织语言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游戏,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科学指导,确保游戏的乐趣与教育的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价值,用高质量的教育游戏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林有龙.浅析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