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开展幼儿园主题背景下 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作者】 陈思婷

【机构】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文安幼儿园)


【正文】  摘 要:区域游戏以宽松的氛围、充足的操作材料、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它已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为了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和全面发展,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创造区域环境,释放区域材料,高效利用区域墙面装饰,以及推广和分享经验。基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愿望,以“瓶瓶罐罐”主题游戏活动为例,探讨有效开展幼儿区域游戏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游戏;环境;素材;分享
  游戏是幼儿们的基本活动。《3-6岁幼儿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它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完成的。它是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的游戏活动模式。幼儿在不断的操作和探索过程中建构自我认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无意学习,从而体验和收获成长后的体验。
  一、整合教育资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首先,在创造环境时,我们应该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营造一个有教师和幼儿的区域环境。教师应提高幼儿的参与度,支持幼儿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幼儿对环境的亲近感,从而积极参与互动,努力创造自己喜爱的区域性活动。例如,在最初收集瓶子之后,我们对瓶子进行了“头脑风暴”。幼儿们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我们需要为这些瓶子找一个家,把它们堆在这里太难看了!”“我要用这些瓶子造一艘宇宙飞船!”“但是这些瓶子有点脏,老师,我们一起来洗吧!”等等,经过讨论,决定设立五个主题性区域游戏活动:“瓶子收集屋”、“瓶子清洁坊”、“瓶子二手店”、“瓶子装饰城”、“瓶子变形金刚”。各个区域相互连接、相互服务,在“忙碌”的过程中实施主题游戏活动,主题语境框架在区域创作中也变得生动有趣。其次,在确定区域后,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推动环境的创造,构建区域间的关联,善于发现幼儿的困难,支持和引导幼儿寻找解决方案。最后,重要的是,幼儿们选择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他们的活动,这可以为幼儿们提供便利的工具,如照相机、录像机和录音笔,帮助他们在日常探索体验中实现个性化。用图片和文字记录,老师会解释幼儿的陈述,为后续主题铺路,引导幼儿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步。
  二、注重发展水平——投放“会变身的素材”
  (一)释放天性,注重材料可操作性
  幼儿的学习主要以游戏为主。“爱动手”是幼儿们的天性。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自由操作的机会。在地域材料方面,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可操作性强的材料,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幼儿运用不同的材料探索问题。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幼儿们找到了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真正实现了“以物代物”,充分挖掘了材料的潜能。例如,在“瓶子交响乐区”,教师可以为幼儿们提供空塑料瓶,用于制作不同材质的沙锤和填充物,探索不同填充材料的高低音调、不同体积和容器之间的音量关系产生的声音等科学知识,支持幼儿的求知欲,培养幼儿的探索兴趣,鼓励幼儿自主学习和高效活动。
  (二)关注个体差异,调动幼儿兴趣
  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不同。因此,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应计划投放适当的活动材料,以便每个幼儿都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在活动中,观察材料的发放是否真正满足了幼儿的活动需求,每个幼儿的经验和心理需求是否有所提高,并根据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材料,以满足幼儿下一次活动的需求。针对不用能力幼儿提供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原有水平的不同程度的提高。投放材料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兴趣,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三、自主探索学习——协商“会说话的墙面”
  指南的“说明”指出:“幼儿期的学习好坏决定了幼儿现在和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质量。同时指出同伴协商在游戏规则制定中的重要性,规则的内化有利于幼儿学习质量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把握区域墙面装饰的教育功能,发挥每面墙面的价值,把墙面变成一个会说话的“小老师”。与幼儿协商制定区域规则,逐步建立规则意识,从他律转向自律,避免不必要的管理形式。同时,教师给幼儿充分的自由玩耍时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发现并解决该领域的问题,支持幼儿深入学习和认真思考,从而提高相关知识和经验。针对每个区域的阶段性重点目标和幼儿与材料互动的亮点,教师可以通过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幼儿的互动过程,并形成墙面装饰,虚拟地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区域活动,引导幼儿根据图表自主建构。
  四、结合多种评价——给予“能展示的分享”
  区域游戏分享环节决定了活动的质量,在提高幼儿的知识和经验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分享环节中,幼儿们可能会回忆起她刚刚和谁一起做的事、她和谁交的好朋友、她一起完成的事情以及她遇到的事情,这充分激发了幼儿们的情感和知识的再现。从而讲述区域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从个人经验扩展到大众经验的分享,让每个幼儿都能提高区域互动的有效性。在给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的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该地区幼儿的教育价值,灵活调整策略,在充分了解幼儿和发生的事情的同时,给予幼儿有效的评价。教师因材施教,记录幼儿游戏过程,以合作者的方式进行适当干预,帮助幼儿理顺知识结构,使每个幼儿在评价中都能提高自己能力。例如,老师可以拍摄一些他与幼儿们玩耍的照片,并请好朋友谈谈刚才发生的事情;或者老师可以直接说他们已经看到了某某所做的事情和其他鼓励的话;保留幼儿作品等评价方法,引导幼儿逐步说出自己的收获,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自信。
  在主题背景下,我把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放在首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在区域“全环境”中,使每个区域相互独立、相互关联,让幼儿在自己创造的情境中成为主体,遇到问题,找到素材,初步探索、拓展体验、提问、继续探索,让幼儿自主选择,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不断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的价值,促进区域游戏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和有效开展区域活动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0,(04)
  [2]冯卉.基于信息技术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