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趣味”的课堂 ——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

【作者】 袁有鸿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二小学)


【正文】摘 要: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开展趣味性教学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本文根据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元素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在思维与逻辑能力上较弱,对知识的认识主要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为此,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趣味元素,通过趣味性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其学习积极性,在玩乐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
  1、情境教学——带动小朋友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学中若缺少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将难以使其对课程产生学习动力,教学质量也就由此下降。为此,教师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们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情境教学中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授减法运算的意义这一课程时,教师可应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教学点融入到故事当中,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讲述方式,不断吸引小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教师先讲述一段:“从前有个老头儿在山上养了一群猴子,每天给每只猴子分些桃子作食物。”说到这时,教师在黑板上画7个桃子,然后问学生,“这是一天下来每只猴子能分到的桃子,说说看是多少个?”学生对着黑板数了数,回答:“7个。”老师又问:“每只猴子早上分到3个桃子,那么到晚上它们能分到多少个桃子呢?”学生在心里算了一下,回答:“4个桃子。”教师继续讲述故事:“猴子们虽然每天都能得到桃子,可久而久之,它们就嫌食物少,开始闹脾气了,老头儿也不慌张,说从今以后,就早上四个桃子,晚上三个桃子吧。猴子们立即开心得上蹿下跳,老头儿却得意地笑了。”讲到这,教师可适当的进行总结性提问:“为什么老头儿最后会得意的笑呢,猴子们真的得到更多的食物了吗?”学生们立即思考起来,结果得出后不禁被猴子们迟钝的脑瓜子逗乐了,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回答:“分给猴子的依然是每天七个桃子,只是早晚的分法不同而已。”在这种既新颖又活跃的课堂氛围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带动起来,好奇心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减法运算的意义有了实际的了解,数学教学的目的得到实现。
  2、动手实践——培养小朋友思维能力
  好动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若利用这种特征,将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学习上,将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可在教学时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在活动中调动多种感官,学习兴趣越发浓厚,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对知识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比如在教授“认识图形和物体”这一课程时,教师不必急于向学生抛出结论,可让学生们在家中选取魔方、牙膏盒、保温瓶、三角尺等形状分明的物体带到学校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把物体拿出进行对比、抚摸,从感官上认识和区分两者间的不同。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利用带来的物体进行拼图,学生自由的发挥动手能力,拼出了诸如大树、汽车等图案,如此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进行“七巧板”的教学时,可首先运用《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引起学生兴趣,然后给每个学生分别发一套七巧板学具盒。学生开启学具盒后发现七巧板原来不过是由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这些普通的图形所组成,没有产生特别感情。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们利用学具盒中的图形模拟“曹冲称象”的情景,学生们立即埋头动起手来。过程中,课堂上不时传出一声惊呼,不时又响起阵阵笑声,氛围非常活跃。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原来学具盒中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可以拼出那么多的图案。教师接着让学生们分组进行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数学的好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引入游戏——引导小朋友感受学习快乐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理论性都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这种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学生看来会过于枯燥乏味,难以从思想上接受。为此,以游戏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点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吸收数学知识,并培养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今,在新课改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材较之从前在每个章节和知识点上均给了教师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教师在课堂上应用游戏式教学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
  4、利用多媒体——激发小朋友学习情感需求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恰当地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将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发挥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促使学生思考,从而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多媒体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六一联欢会入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屏幕上出现漂亮的会场,有彩旗、气球、灯笼。还有可爱的小朋友在跳舞。学生一下子就被这种场面吸引住了。这时我问学生,从图上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积极发言,我自然的把学生引入新课。又通过观察找出规律。这时我又创设各种情景图,如:我能行,我会做,你知道吗?你会摆吗等等。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件展示,学生观察,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这时,我又问:你们愿意去数学王国探究吗?教师出示数学王国,并且有许多小人物站在门口挡住了去路,只要能完成他们提出的要求才可以进入数学王国。这时学生的求知欲被又一次激发。他们都跃跃欲试。一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节课学生觉得很轻松,愉快,收获还不少。下课了,有的孩子说:我喜欢这样的课,有的说我觉的这节课很有意思,一点也不累。我听了心里甜甜的。
  5、结束语
  总之,数学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虽是一门逻辑性过强的学科,但只要在教学当中适当引入趣味元素,就能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活泼而富有趣味性。教师通过设立情境、动手实践和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可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学生不知不觉将知识点完全吸收并牢牢记住,令教学质量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