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解题中常见的问题及其教学措施

【作者】 田晓红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桔园镇杜阳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难度较大,并且课程又被分为代数和几何两个部分。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解题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数学教师如何从源头出发,降低解题错误概率,一直是大家探讨的问题。本文梳理了解题常见问题,并提出一些看法,以供教育同仁借鉴。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问题;应对措施
  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旨在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但学生之间差异较大,在学习和做题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错误根源,明确易出错习题类型。结合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亡羊补牢”式的补救措施。
  一、初中学生解题错误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首先,知识结构不完整或解题方法不当的问题。从小学阶段开始,学生们就开始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结合反复训练,学生们也掌握了很多解题方法,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习惯于将方程式一边(多为左侧)写一个未知数,但在另一侧列出长长的算式。这种习惯就源于小学算术的运算习惯。
  其次,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到初中阶段,很多习题都有类似的解题方法,且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现前后干扰的现象,比如:计算一元二次方程时,需要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但在之后的二次函数计算中,学生还会习惯这一步,在等式两侧除以一个数将系数化为“1”。
  2、内部原因
  这主要是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比如:知识不清,仅凭借经验进行计算。由于未能厘清不同习题之间细微的变化,仅凭记忆机械作答,由此造成计算错误。另外,一部分学生习惯于“固定套路”,却不重视举一反三,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习题,或者束手无策,或者沿袭固定模式,“将错就错”。教师需要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借助简单知识,提取“精髓”,并能运用到类似习题当中去。同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习题,都要认真审题,切勿“想当然”。
  二、应对学生解题失误的方法
  1、理性看待解题错误问题
  我们要懂得“错是为不错迈出的第一步”。当然,这不是无限度的地包容学生。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错误的根源,更不能使用批评甚至呵斥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学生会心存恐惧心理,面对有难度的习题时,反而会限制他们的发挥。比如,有关二次根式的错误问题,教师过分强调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对于简化运算部分重视不够,则会对学生的运算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教师处置不当则会增加错误概率。
  我们习惯用“失败是成功之母”来鼓励学生。如果学生出现解题错误,教师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重新梳理习题,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再找几道类似的习题进行巩固式的学习。另外,有些学生平常表现优秀,只是个别习题出现计算问题。这种情况多因为授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对于相关知识点存在疑惑所致。教师应该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教师的应对策略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心理相对脆弱。他们害怕错误,但又无法避免错误。正是这种特殊性,让他们无法端正态度,正确认识解题错误。对此,教师应通过预防和排除干扰降低学生的解题错误概率。一旦出现错误,还要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同时,还要把握好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重要环节。
  首先,课前准备具有预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情况。还要认真分析教材、例题、思考、练习、小结等几个环节。另外,针对教学内容还要反过来思考学生可能发生的心理变化。针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预设解决方法,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其次,课中内容具有针对性。考虑到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我们需着重讲解。并列举出两种习题的异同之处,保证学生能够辨析正误。要让学生们掌握对比方法,准确区分类似知识和方法之间的细微差异,比如:不等式计算中,第三条基本性质是教育难点。很多学生容易在这个环节“失手”,根本原因就是受限于不等式第二条性质(不需要考虑变号的影响)。在实际做题中,要让学生理解不等式知识与等式知识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借助于提问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若学生回答出现错误,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所在。同时,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剖析,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巩固相关知识。我们要知道,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顺利解题。针对顺利正确的解题,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这证明大家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够合理使用相关概念、定理、公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在完成授课任务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最后,课后讲评要及时。除去课堂以外,学生解题错误还会发生在课后作业,小测、单元测试、期中或期末考试当中。这些解题错误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针对这些解题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并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错误。然后进行及时讲评,避免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后续的学习中,这样容易出现“错上加错”的问题。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解题错误是无法避免的问题。教师应该客观看待此事,需要我们做的是:如何将这种错误概率降到最低。通常,我们都会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亡羊”之后要快速“补牢”,并且保证相关知识点不会重复出现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