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音乐教学中开放式教学方法分析

【作者】 刘 婷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双才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音乐课程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更为突出。该课程并非是让学生学习认识简谱,会唱几首歌曲。我们还要从审美情趣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观念。本文就音乐与素质教育等话题进行简要分析,以供教育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教学方法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音、体、美的教学意义被进一步放大。就音乐教学而言,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也更为重视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应立足于教材进行有意义的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一、开展音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够与曲调形成共鸣,能够更好地陶冶情操拓展思维空间。有研究证明,音乐能够促进倾听者左右脑的发育,使两者更为协调。初中生学习音乐课程,能够提升个人的想象能力,并在艺术思维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开展音乐教学,有助于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在愉悦身心,提升艺术品鉴能力的基础上净化心灵,更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由于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借助音乐学习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时刻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初中音乐教学方法创新
  音乐是一门能够陶冶人们情操的艺术课程。我们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能够被感染而产生情感共鸣。在享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我们重视音乐教学需要从实践入手,采取特定的方法和策略。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听”,会“评判”。
  1、借助课堂环境提升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以课本进行授课,教师弹奏、领唱,学生们跟唱。这种形式枯燥乏味,并且很多教材上的歌曲“年代久远”,学生们很难提起兴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要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此时,教师多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并且要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程之中去,比如:可以在班级内举办“音乐会”,教师可以在课下辅导音乐爱好者,鼓励大家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才艺。合理编排曲目,让“音乐会”有声有色,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当然,课堂上我们也要鼓励大家参与进来。在某个特殊的节点,让那些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从而烘托课堂气氛。然后呢,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对象包括:人(教师、学生、曲作者、作词人)、乐曲。还可以让大家猜想某一个配乐中都有哪些乐器,猜出一样就用多媒体展示一样。大家还可认识一些“稀奇古怪”的乐器,比如:沙锤、三角铁、萨克斯、手风琴等等,慢慢掌握不同乐器所特有的表现特点。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拍一些MPV,并学会一些简单的配曲,让视频与乐曲巧妙结合起来。这样也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做好点评工作,并带领大家一起分享学生的作品。
  2、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同样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拉近时空距离。音乐课本和多媒体设备结合起来,教学就会变得具体、灵动、跳跃。借助图片、声音、文档、视频,能够更好地展示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表现手法、演唱(演奏)要点等等,很难用语言描述的细节变得更为直观。借助听觉、视觉让音乐教学生动起来。此外,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经典乐曲,如:钢琴曲《致爱丽丝》、《回家》,民乐《金蛇狂舞》、《二泉映月》、《赛马》等等。在欣赏品味过程中,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改变大家的审美情趣。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播放一些流行音乐,比如:《万疆》、《声声慢》等歌曲。让大家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丝丝入扣,字字珠玑之美。
  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还能全方位地展示爱国作品,如:《国歌》是如何诞生的,田汉与聂耳的简介,创作之路等等。《义勇军进行曲》与电影《风云儿女》相关的故事,这样的教学才是充分的、丰富的、有效的。
  3、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艺术不分国界,艺术不分高低。每个人都有热爱音乐艺术的权利。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强调课堂氛围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文化课程而言,音乐课程需要学生自觉地融入其中,并在轻松的氛围内体会音乐之美。因此,教师不能“高高在上”,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说到这里,我想到《音乐之声》中的玛丽亚,带领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演唱《Do Re Mi》,这才是最佳的音乐教学形式。在教室内,我们要尽量和学生平等相处,在相互讨论和鉴赏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的音乐教学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由于音乐本身就是“跳动”的音符,开展教学也不能过于呆板。因此,文本阐述了开放式教学的作用和一些基本方法。不成熟之处,还希望同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