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规范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唐静兰

【机构】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温泉镇初级中学)


【正文】摘 要: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掌握了它,就能简明、准确地描述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刚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第一个难点,很容易从这里开始学习上出现滑坡。教师对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情况要有足够重视,要了解学生难在什么地方。本文根据对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提出了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就如何指导学生化学方程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难点的措施。
  关键词: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类型
  化学方程式是中学学习中特有的化学语言,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必备工具。要想学好化学学科,就必须掌握化学方程式这种专用语言并了解它的深刻内涵。其实,在我们教师看来,化学方程式也不是什么多难的知识,但学生学起来往往从第四、五单元开始就出现分层,有的学生因为英语学科的原因,见到符号就很头疼,把化学方程式当做第二外语,产生排斥情绪,从此开始掉队。问题的根源在哪呢?通过对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中表现的常见错误的分析发现,化学方程式学习的困难原因有如下几方面:一是基础知识——“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没有学好;二是化学式及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分不清;三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常被忽略或者不会。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以下方法在平常教学中可行且有效。
  一、分散难点,克服记忆难题
  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组成是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只有先掌握并正确写元素符号,才能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元素符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元素符号很零散,没有规律,学生记忆起来会感觉枯燥无味,特别难记。怎样才能让学生熟记并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我在教学中先采取了分散难点的措施,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有意识的让学生记忆身边的化学物质以及每节课用到的化学试剂的符号,而不是等到学到《元素》一节内容时,才一下子让学生记忆大量元素符号,而此时我的学生已经能很熟练地写出: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氦气(He)、铁(Fe)、铜(Cu)、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二氧化锰(MnO2)、过氧化氢(H2O2)、碳酸钙(CaCO3)、硫酸铜(CuSO4)、氯酸钾(KClO3),等等。这样,从开始学习化学就注意渗透有关元素符号及常见物质化学式,学生愿意并容易接受,不吃力,反而感兴趣,而且也为后面学习化学式打下了基础。SO2、MnO2、H2O2、CaCO3、CuSO4、KClO3、NaOH。
  二、总结规律、学会化学式的书写
  化学式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化学方程式是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无从谈起。对于书写化学式的教学,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化的书写训练,在应用中巩固提高书写技巧。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写出自己所知道的物质的化学式,这样在以前的教学中做的一些渗透就体现了出来。如:Mg、Cu、Fe;P、C、N2、H2、O2、H2O、CO2、CO、Fe3O4、CuO、SO2、MnO2、H2O2、CaCO3、Na2CO3、CuSO4、KClO3、NaOH、Ca(OH)2。然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上物质中做如下训练:一、物质分类;二、不同种类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有什么特点和规律:金属单质、固体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而气体单质的化学式是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出数字“2”,在氧化物中,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后面,另一种元素符号写在前面;三、不同物质的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的含义,并辅助以分子模型图,让学生深刻理解数字的含义;四、不同的化学式中原子个数比是不同的,它是由谁来决定的?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了原子个数比与元素的化合价有关。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要正确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必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元素化合价的实质。
  学生先学会了用化合价最小公倍数法来书写化学式后,让学生从众多的物质化学式中思考总结化学式中的数字和元素的化合价有没有更简洁的关系?学生很快发现只要把化合价交叉即得原子个数比;还有善于思考的学生发现了某些物质化合价交叉后还要约分;不管怎样,书写的原则都是为了保证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这样简化了规律,降低了知识难度,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究规律,获取知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就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三、从微观图解到宏观表达,寻找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技巧
  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我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简单的反应先从微观图解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然后归纳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从这一过程中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并且从微观图解中让学生深刻体会质量守恒定律,从而牢记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这一步骤,从思想和习惯上避免了这样一种常见错误的发生。通过这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程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主动性,实现学习新知识的创造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四、联系生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在化学式教学中,我并没有让学生机械记忆,而是将这些枯燥的化学式与身边的化学物质联系起来,每学到一种新物质,我总是先描述它的用途,如Na2CO3——洗衣粉,NaCl——食盐,H2SO4——毁容的硫酸、厕所清洁剂,NaOH——炉具清洁剂,CuSO4——游泳池消毒剂,等。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些物质时都能在大脑中产生一个形象认识,学到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一个符号。
  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对于有规律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比如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我也会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记熟这些反应,然后举一反三,自己写出其他同类型。如Ca(OH)2+CO2 CaCO3↓+H2O,此反应可以说是用来检验CO2气体,可以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放置太久后表面有一层白膜,可以说用石灰浆抹过的墙壁在晾干的过程中墙壁上反而出现小水珠,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化学方程式,会事半功倍。又如复分解反应学习时,若条件允许,尽量先做实验再写反应方程式,在做了很多个实验之后,学生自然对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和条件有了强烈的印象,此时总结归纳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对书写化学方程式表现出较浓的兴趣。教师在总结时,重点点出学生常出现的问题,如:①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②不配平化学方程式;③错标或漏标反应条件;④错标或漏标生成物的状态。
  五、循序渐进,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要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自信心,要给学生设定够得着的学习目标,不能好高骛远,不能盲目的追求结果而想一步登天,避免使学生陷入机械学习的状态,甚至可能因此产生厌学情绪。我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给学生设定了不能程度的目标:第一步先正确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第二步能根据反应物写出生成物,并经常总结不同类型反应的规律;第三步完成配平;第四步能不通过配平步骤而直接根据反应规律快速写出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从而对反应的认识程度上升到了了然于心的新高度。
  六、竞争机制,随时复习巩固
  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胜心,教师如运用恰当的方法加以激励,可增强学习动力。如每周用一两次在上课前花5分钟完成化学方程式的小竞赛,将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多次重复,并拓宽和加深方程式的应用范围使之得以巩固。
  总之,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中,教师应扮演好一名“专家型学者”,善于思考轻松的学习方法,并能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引导学生轻松学习、愉快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内容本身。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学会了化学方程式的读写,还学会了对问题勤于思考、提出疑问和解决方法的思维习惯。经过我本人的实践,在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化学反应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取“实验领先、图形辅助,联系生活、举一反三、总结规律、竞争促进”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快速有效的掌握化学方程式的读、写、记。另外,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在规范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识别,在应用中进一步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