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研员准入制度之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评价探究

【作者】 陈晓妹

【机构】 (安徽省定远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课程体系都发生了重大变革,教师的综合素养亟需提升,作为领航者的教研员在准入时专业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至关重要。
  关键词:教研员准入;专业核心素养;评价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新形势下的教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国务院首次以文件的形式规定的有关加强教研教改工作而制定的并有明确要求和目标的实施意见,这不仅寄托了国家对教学工作的殷切期望,也使教研工作责任更加重大,更对新时代教研员的专业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的评价理念
  研究教研员的专业核心素养,需要立足于教研员的职责所在,明确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的构成,并将其作为研究教研员的主要准则。结合《教研工作要求》,教研员准入时的专业核心素养评价理念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立德树人。教研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教研员首先应该具备的素养。
  (二)服务教师。教研员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升,因此,要特别强调教研员以服务教师发展为宗旨。
  (三)专业为根。教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教研员必须具备学科知识、教师研究、学生研究和综合管理等全面的知识体系。
  (四)能力为本。教研员应具备政策导向、政策解读、理论指导等多方面的能力,教研员准入时应对这些相关能力再予以细化。
  (五)终身学习。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研员的教研方式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需要。
  二、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的评价标准?
  《教研工作要求》中规定了做一名合格的教研员应具备的五项必要条件,这为教研员准入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如下图示(见图1)。









  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制作成评价标准框架具体分为政治方向、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管理能力五个维度,共12项指标22条内容,为教研员的准入提供了更清晰的标准:




































  三、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的提高途径
  在新高考新教材的大环境下,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至关重要,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围绕上述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笔者认为教研员的专业成长的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让教研员在学习中提升专业核心素养。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改革,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这要求教研人员必须不断增强努力学习、不断创新的责任感,才能使自己的能力适应时代的变迁。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自学,就是向多多阅读教育文献,我们要求教研员每天都要读一些可以体现指导价值的理论著作,并辅之于读书笔记;二是主动向一线优秀教师学习,扎根于教育实践中,只有不断地夯实教研基础,才能方得始终,这也是教研员内源力的重要来源。
  第二,让教研员在研究中提升专业核心素养。教研员应善于研究,并能够基于教育现状和新的教育理念,撰写相关的研究性文章,以此来服务教学。教研员还要在教学活动中和从一系列的质量检测中探索研究主题,撰写心得体会,并发现内在的逻辑体系和最佳的示范方案,从而铸成扎实的实践性研究力。
  第三,让教研员在示范中提升专业核心素养。一方面是提升教研员专业水准,使其热爱教学,宁静致远,寻找教研与教学结合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教研员为老师做专业示范,教研员的现身示教,也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可以选取典型课例举行“亲临课堂执教——上示范课”、“主讲课堂教学——开示范讲座”、“提高课堂研究——展示范成果”模拟比赛,使学生、教师和教研员在身临其境的参与中抓住教研与教学的关联点,从而引领新时代新课标下教研教改的新方向,这不仅有助于自身理论和研究水平的提升,还有助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提高。
  第四,让教研员在创新中提升专业核心素养。教研员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切的教研活动都要求教研员有自己的创造性、可行性的想法。如在运行机制方面,可以研发多学科综合的创新教研机制,紧扣“依据新教材,应对新高考”来开展活动,由教研员主要负责牵头,并组织相应的教研员和教师结合的研究团队,将现行的各学科的课标要求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进而做出应对方案;又如在教研方式方面,可以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如“同课异构”、“课堂诊断”、“学术争鸣”、“网络共享”等教研方式,都是实现新时代下教研员与教师通力合作、携手创新、有效提高的最佳方式,也促进了教研员创新力的再提升。
  综上所述,教研员的专业核心素养,需要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中成长起来,面对新课改的大环境,教研员更要以深厚的专业水准,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的情怀引来领教师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研员专业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才能使教研员团队真正强大起来,“吾辈自强,当志存高远!”
  参考文献:
  [1]莫景祺 新时代教研员的使命、任务与专业素养《中国教师》2020年01期
  [2]刘宝剑 教研员的视角与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刘良华 教师专业成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卢乃桂 钟亚妮.国际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6(2).
  [5]余新 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