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狐狸分奶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 莫丽清

【机构】 (广西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教学目标:
  1.会写“吵、咬”两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能对狐狸的说法做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2课。
  2.请大家响亮地读一遍课题。
  3.复习词语。
  捡到   奶酪   高兴 
  拌嘴   不匀   仔细     
  剩下   生气   公平   
  上课之前,老师想检查一下孩子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谁来挑战做小老师,带领全班读词语。(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谁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白板上贴图片)你可真会读书,掌声送给他。
  5.结果怎样?(奶酪一点儿也不剩)
  6.那狐狸是怎么分的?
  二、走进课文,品读感悟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第2至11自然段,用“——”画出狐狸说的话,用“~~~”画出小熊兄弟俩说的话。
  2.品读对话
  ⑴我们来看看狐狸第一次分奶酪的情况。
  (出示:“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狐狸是怎么做的?(掰成了两半)这里有个词语是写狐狸的表情的,你知道是哪个吗?(笑了笑)它是怎么笑的?(和蔼、亲切)它为什么笑?(为了取得小熊哥俩的信任)点名读,你感受到狐狸的亲切了吗?齐读。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呀?(狡猾)
  ⑵当狐狸把奶酪掰成两半的时候,小熊哥俩是怎么说的?(你分的不匀)又是怎么做的?
  ⑶学习“匀”
  ①谁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声音真响亮,不匀是什么意思呢?(不一样大)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古代人民是怎么把这个“匀”字创造出来的。
  ⑷学习“嚷”。
  ①出示拼音和字,“嚷”是我们要认识的一个生字,谁会读?指名读。这个字有点难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它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全班来读2遍。
  ②我们来看看“嚷”字有几个口呀?(三个)那三个口一起讲话,声音一定(很大),嚷表示大声叫喊的意思。
  ③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会为什么事情而嚷起来呢?那你能结合生活中的示例说一说吗?
  ④那你能把小熊兄弟俩嚷起来的这句话读好吗?指名读,你们觉得这是一只着急得嚷起来的小熊了吗?全班一起来当小熊把这句话嚷出来吧,齐读。
  (5)出示第7自然段,当小熊兄弟俩嚷起来的时候,狐狸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
  (6)学习“瞧”。
  ①猜一猜,“瞧”指什么意思?(看)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这个字是目字旁,表示与“看”的动作有关)
  ②那你能换个词来表示“看”的意思吗?指名说。出示望、观、视、瞅、瞄、盯、瞪,老师来告诉大家吧,这些字都表示看的意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7)指导朗读狐狸的话:“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狐狸的话还没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咬上去了,所以我们在读后半句的时候语速要怎么样?(快)指名读,(这真是一只聪明的狐狸)全班读。
  (8)学习“咬”。
  过渡:话还没说完,狐狸便怎么做?
  ①你用什么办法记住“咬”?(加一加、换一换)这真是一个识字的好办法
  ②带有口字旁的意思多与嘴巴有关,你还记得哪些字也带有口字旁吗?(吃、喝、唱、哈)哇太棒了,你们积累的可真多呀。
  ③小结:看来,对生字进行归类也是我们识字的好办法。
  (9)出示第7自然段,齐读。
  3.学习第8自然段。
  ⑴那狐狸咬了一口之后,小熊兄弟俩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又嚷着说:“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为什么小熊又嚷起来?(担心自己分到小的那那块奶酪)说明小熊兄弟俩怎么样啊?(斤斤计较)谁来做这只着急的小熊?指名读(这只小熊真着急呀)
  4.学习第9自然段。
  (1)狐狸第一次分奶酪的时候,小熊兄弟俩怎么做?第二次分的时候小熊兄弟俩——又嚷
  (2)过渡:看到小熊兄弟俩又嚷了起来,狐狸又怎么做呢?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
  ②理解“就这样”:“就这样”指的是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就这样”这个词语)
  ③熊兄弟不停地(争),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结果怎样了?全被狐狸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狐狸实在是太——狡猾了。我们再来读读第9自然段。
  5.回顾狐狸分奶酪的过程。
  小朋友们读得可好了,现在,请你们仔细回想一下,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你可以看着图画,用上“……先……再……然后……”来说一说吗?它为什么这样分?(出示分奶酪的三幅图)
  6.学习第10自然段。
  ⑴奶酪被它吃光了,这时候小熊心情怎么样?(超生气的、非常生气的)就是我们说的生气极了。
  ⑵他们说了什么?(你可真会分)小熊是真的在夸狐狸会分吗?(不是)那这不是在夸他,是在(责备他)。两只小熊生气了,并不是真的在夸狐狸,而是在责怪狐狸。就像平时我们不小心打破花瓶了,妈妈在责备我们:“你可真能干,把花瓶打碎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生气了,谁能更生气(指名读)生气极了,全班读。后面还有一句(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是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
  ⑶现在你们都是小熊,老师来读旁白,你们读小熊说的话(你可真会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7.学习第11自然段。
  ⑴面对熊兄弟的责备,狐狸又是怎样狡辩的呢?相机出示第11自然段,谁来读读狐狸的话?指名读,这一次狐狸又笑了,这次的笑和前面的笑一样吗?(不一样)这次笑狐狸是怎样的表情和心情?(开心、得意)谁来做这只得意的狐狸读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可真是一只得意的狐狸)
  8.角色扮演
  ⑴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下面,同学们分四人小组练习演一演,一个导演,两只小熊,一只狐狸。
  ⑵大家读得可真投入,下面,谁来当小演员,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呀?指名表演,要求:其他同学做文明小观众,安安静静看表演,认认真真做小评委,看看他们谁演得最好。
  ⑶导演,你对本组的表演吗?谁来评一评,他们演得怎么样?(那我们应该怎么演呀?演的不好那我们课后在练练)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1.小组讨论: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2.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和同伴相处?
  3.教师小结,相机板书:谦让团结。
  四、指导方法,学写生字
  ⒈出示“吵”“咬”。
  ⒉指导学生写字时要注意:一看笔顺,二看笔画,三看结构。(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⒊观察生字,指导书写。先描红一个,再写两个。
  ⒋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书空、口头组词。
  ⒌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写字姿势。
  ⒍反馈评价。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把《狐狸分奶酪》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