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伍家沟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作者】 熊巨勇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


【正文】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形势严峻。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从家沟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的承与保护入手,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伍家沟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保护
  伍家沟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提倡孝道,主张勤俭持家;扬善弃恶,宣扬有恩必报,重视朋友兄弟之间的义气;歌颂至死不渝的爱情;推崇智慧,重视技艺,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对建设公民道德、净化社会精神环境有着重要教育作用,被国内外有关专家称之为“民之瑰宝,族之精魂”。2006年伍家沟民间故事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经出版《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一、二、三集。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伍家沟民间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其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何保持这一优秀民族文化有序发展成了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伍家沟民间故事的承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现民间口头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很多传统文化因子在无声无息中逐渐消失,这一点在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尤其明显。再者,由于口头非遗文化主要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心授进行传承,所以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压力更加显得紧迫。   
  一是故事依托的生活环境逐渐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集体剥苞子、割麦子、冬天烤火、热天乘凉这些原态环境逐渐消失。   
  二是现代科技和传媒技术的冲击。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引入,严重冲击了伍家沟故事的传承生态。特别是电视、网络等新媒介的介入,对伍家沟故事形成了致命性的冲击,现在各村基本上都用上了有线电视和地面卫星接收器,现代传媒在改善农村人生活的同时,伍家沟故事失去了传统的文化生态,故事市场日渐萎缩。
  三是非遗传承后继乏人。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出走,讲故事、听故事的人越来越少,造成了整个故事传承中的缺位,从而导致了整个文化传承链条的断裂,削弱了农民文化的根基。现有口传故事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且绝大多数后继乏人。
  二、伍家沟民间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一些方法
  (一)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转变民间文学传承人在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观念上的偏差
  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进一步宣传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让广大群众明白民间故事是文化、是精神、是非卖品;让广大群众明白口头文学目前的状况,抢救、搜集整理它的原因等,使民间故事传承人心甘情愿地积极配合,把自己的东西贡献给社会,让文化部门把他们的作品保留起来,宣传出去。
  (三)在农村文化站、社区组建民间文学保护和传承队伍
  以农村文化站和社区为基地,组建民间文学保护和传承协会,由文化站长担任民间文学保护和传承协会主席,培养和引领骨干,选用讲故事又多又好的人和有组织发动能力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丰富活动形式。
  (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发掘培养故事传承人
  辖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把伍家沟民间故事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形成以故事文化为主体的校本教材,让伍家沟民间故事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生活。通过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画故事等形式不断发掘培养故事传承人。同时把学生讲民间故事录制成视频,在班级群等平台播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方式来传承伍家沟民间故事并把精品推广到其他学校,让更多的人了解伍家沟民间故事、走进伍家沟民间故事,熟悉伍家沟民间故事。
  (五)要把民间故事保护与传承队伍活跃起来
  我们要定期组织民间故事传承人参加民间故事传播与交流活动,如定期搞民间故事大赛、把一年中对民间故事有突出贡献的传承人组织起来,开表奖会等,鼓励他们多出好的作品。
  (六)在民间故事保护传承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整理者的作用
  在民间故事的整理过程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始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使整理出来的民间故事作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但要注意必须保留最原始的“版本”。
  (七)要充分发挥网络和杂志的平台,使民间故事传承下去
  传承民间文学更大的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是网络。我们可以在各级网络上开设伍家沟民间故事共享平台和伍家沟民间故事作品交流网络,让更多人了解伍家沟非遗的文化,知道伍家沟的民间故事。
  (八)面向群众和市场,加大传承民间文学的力度,开拓民间文学传承的新思路
  现代社会,人们对儿童的启蒙教育已经基本上从民间文学中走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儿童故事、童话故事、电视动画,其中动画片最受欢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静下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看电视剧是消费业余时间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尝试着把收集整理过的民间文学作品改编成动画片或电视剧本、舞台剧本,让民间文学从口耳相传中走出来,进入人们的视觉中来。这样传统文化就能够在现代的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几千年来,民间故事作品肩负着提高人们文化水平、建设公民道德、净化社会精神环境的教育作用,同时还具有愉悦人们心灵、促进身心健康的娱乐消遣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其保护好,传承下去,使一代又一代的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覃凤芳.新形势下,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遗产之我见-以凤山县壮族传统文化为例[J].留学生,2015,(6).37.
  [2]吴兴辰.民间历史故事的传承与保护[J].神州.2017,(32).72-73.
  [3]刘锡诚.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J].西北民族研究,2008,(4).139-15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