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探究
【作者】 马雪花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50团中学)
【正文】摘 要:双减政策是对我国义务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的要求,是致力于减负增效教学理念下具体的教学指导。长久以来,小学教学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功利性思想,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放弃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同时,从家长群体的角度来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也在不断加重着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与学习负担。基于此,过重的课后作业和大量的校外补课班,一方面是让学生原本应该投入在课堂上的精力被课后大量分散,导致课外紧、课内松的局面。另一方面沉重的学习压力,也占据了学生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本文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探究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能够将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上学习进行关联,有效拓展课上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不同作业的安排来达到预习和复习等不同的教学目的。但是从过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来看,往往是大量重复性的习题,以题海战术的方式来硬性巩固学生的知识,这就让学生在大量重复性的学习中感到疲惫。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策略。在双减政策下,将学生学习负担问题提上了日程。小学教育工作的落实,不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繁重课业负担上,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对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那么从过往的教学工作展开来看,教师在完成了课堂上的教学后,往往会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同时,这些作业也多是一些重复性的问题,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并且,小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并非是一门学科,而是多门学生,那么这就使得学生在回到家后,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除了洗漱、吃饭等必要的时间投入外,再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使得学生成为了一台高负荷运转的学习机器。因此,在当前双减政策下,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审视这一问题,做好作业的优化设计。
二、双肩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优化策略
(一)关注学生差异,布置阶梯式作业
什么是科学的教育,中国人在古代被给出了答案。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那么教学目的不在于提高教师的业绩,而在于让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能够真正获取知识,牢固知识。因此,一切教学工作的重心都需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期间,教师要其实做好学生的观察,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仍是过往统一的作业内容,那么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反馈必然也是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感觉太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完成,这就没有办法从作业中获取知识。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会感觉过于简单,只是在浪费时间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布置阶梯式作业,针对数学课后作业的内容按照基础性部分、进阶性部分和挑战性部分来进行划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无需全部完成,而是选择与自身情况和需求相符合的内容完成。一方面是减少了学生在作业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作业教学的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布置探索性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借助数学知识来向学生传递数学思维,整合数学方法和数学技巧,是一种面向生活的素养教育。其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课外延伸,教师同样需要将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设置探索性的课后作业。以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立体几何的定义、性质和体积公式。但学生即便能够记住定义和性质的原话,能够默写下立体几何的公式,就真的代表学生学会立体几何了吗?显然不是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丢分。基于此,学生要做的不是文字和符号的记忆,而是理解,把握其规律、掌握其本质。因此,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可安排微课视频演示,对立体几何进行二维图形拆分,让体积问题在二维图形的拆分、组合中变为面积问题和周长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体积的本质,并自行总结出体积公式。例如正方体的边长是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便是a3,而其中每个正方形的面积则是a2,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维这其中多乘以的a代表了什么,结合微课视频的图形转化来进行思考,真正把握其本质。
(三)提高学生素养,布置合作性作业
过往的作业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单体作业。那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解答后,只能够将问题搁置,最终还是需要寻求教师。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后作业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没有体现出问题的解决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作业,并利用微信、QQ等平台来组建课后学习小组,给学生们安排对应的学习任务,合理分工,使学生一同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更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彼此的交流、互动、合作中提高作业效率,培养学生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将减负增效放在作业设计的首要位置,给学生留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合理配置学生的课后时间,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性成长。
参考文献:
[1] 孔繁晶.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1(8):6.
[2] 刘士模. 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4):202.
[3] 李俭荣. 浅谈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优化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11):37.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探究
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能够将学生的课后学习与课上学习进行关联,有效拓展课上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并结合不同作业的安排来达到预习和复习等不同的教学目的。但是从过往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来看,往往是大量重复性的习题,以题海战术的方式来硬性巩固学生的知识,这就让学生在大量重复性的学习中感到疲惫。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做好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工作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指导策略。在双减政策下,将学生学习负担问题提上了日程。小学教育工作的落实,不应该建立在学生的繁重课业负担上,要给学生留出更多的休息时间和娱乐时间,对课堂上的教学进行有效的利用,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那么从过往的教学工作展开来看,教师在完成了课堂上的教学后,往往会给学生们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同时,这些作业也多是一些重复性的问题,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解决。并且,小学教学中所面临的并非是一门学科,而是多门学生,那么这就使得学生在回到家后,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生除了洗漱、吃饭等必要的时间投入外,再没有时间做其他事情,使得学生成为了一台高负荷运转的学习机器。因此,在当前双减政策下,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审视这一问题,做好作业的优化设计。
二、双肩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优化策略
(一)关注学生差异,布置阶梯式作业
什么是科学的教育,中国人在古代被给出了答案。孔子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现代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那么教学目的不在于提高教师的业绩,而在于让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能够真正获取知识,牢固知识。因此,一切教学工作的重心都需要落实在学生身上。期间,教师要其实做好学生的观察,要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在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如果仍是过往统一的作业内容,那么不同的学生所产生的反馈必然也是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会感觉太难,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完成,这就没有办法从作业中获取知识。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又会感觉过于简单,只是在浪费时间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基于此,教师便可以结合学生的差异来布置阶梯式作业,针对数学课后作业的内容按照基础性部分、进阶性部分和挑战性部分来进行划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无需全部完成,而是选择与自身情况和需求相符合的内容完成。一方面是减少了学生在作业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另一方面也能够保证作业教学的针对性。
(二)培养学生思维,布置探索性作业
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借助数学知识来向学生传递数学思维,整合数学方法和数学技巧,是一种面向生活的素养教育。其中,课后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课外延伸,教师同样需要将学生的思维放在首位,设置探索性的课后作业。以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为例。在传统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在于立体几何的定义、性质和体积公式。但学生即便能够记住定义和性质的原话,能够默写下立体几何的公式,就真的代表学生学会立体几何了吗?显然不是的,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在这一问题上丢分。基于此,学生要做的不是文字和符号的记忆,而是理解,把握其规律、掌握其本质。因此,在课后作业布置中,教师可安排微课视频演示,对立体几何进行二维图形拆分,让体积问题在二维图形的拆分、组合中变为面积问题和周长问题,从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体积的本质,并自行总结出体积公式。例如正方体的边长是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便是a3,而其中每个正方形的面积则是a2,教师可以让学生思维这其中多乘以的a代表了什么,结合微课视频的图形转化来进行思考,真正把握其本质。
(三)提高学生素养,布置合作性作业
过往的作业多是学生独立完成的单体作业。那么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得到解答后,只能够将问题搁置,最终还是需要寻求教师。这就使得学生的课后作业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的层面,没有体现出问题的解决层面。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合作性的作业,并利用微信、QQ等平台来组建课后学习小组,给学生们安排对应的学习任务,合理分工,使学生一同来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索。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更有利于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在彼此的交流、互动、合作中提高作业效率,培养学生素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针对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要将减负增效放在作业设计的首要位置,给学生留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合理配置学生的课后时间,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性成长。
参考文献:
[1] 孔繁晶. 控量减负,创新增效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1(8):6.
[2] 刘士模. 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4):202.
[3] 李俭荣. 浅谈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与优化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7, 000(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