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真”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李 祯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东路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老师盲目追求新颖、多样化,容易使课堂教学陷于浮华无效的状态。其实,求真才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本文从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真实、真知、真体验,以提升数学课堂“真实”与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真课堂;构建;策略
  高效,也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追求,但如今高效教学也贴上了许多标签,如互动、主体等,同时也固定了不少教学渠道,如互动就得提问,主体便要讨论等形式,形式一多自然就增加了教师驾驭课堂的难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的高效追求必然难以达成。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其实,高效课堂并不是花样翻新的教学形式,而是学生实实在在的收获体现。我觉得以为,“真”课堂的目的就是要化繁为简,切实牵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在知识与能力方面都有实在的收获,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真正领悟层层深入的数学魅力。教师要重视直观、简洁、生动的小学生思维特点,回归数学的本源,让学生积极投入,收获真知。为此,我觉得构建小学数学教学“真”课堂,就必须做到“四真”。
  1、拓展“真”趣味——回归生活
  对小学生来说,没有趣味的引入,很难融入数学课堂学习。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导入,往往被形式化了,没有体现出真正的数学之趣。要回归数学本真,第一步就是要发掘自然元素的趣味。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真”趣味也必然要回归生活。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带领学生观察,让学生领略生活中的数学之趣。在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公园晨练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件图片上发现“角”。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的情绪放松了,课堂关注度也提高了。学生很快从图片上找到了球门、石凳等物体上自然线条形成的角。接着教师启发学生回忆做操的动作,通过“动一动,比一比”的生活实践,发现了身体动作形成的角和工具类物体形成的角(剪刀等)。立体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很高。之后,教师还引导学生触摸、制造真实的角,有的学生拿起文具盒,有的折纸,有的用笔拼凑,进一步在自然、趣味的体验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生活化教学,并不是新鲜的教育理念,但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不够透彻,利用生活实例启发学生,缺少层次,致使生活化教学只不过作为一个名词展现给教育管理者而已。教师要把握好生活实例的引导方向和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欲望,使学生乐学、好学。
  2、渗透“真”感知——探索审美
  学生的感知是新时期教育关注的中心,针对感知所延伸的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思维感知,而忽略了审美感知。美是数学潜藏的魅力,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欣赏数学,并从中拓展对数学的感知。教师可以从形态美、逻辑美、人文美等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时,首先,教师从欣赏美好建筑物的角度出发,展示大量的建筑图片,不仅有艾菲尔铁塔、天安门等建筑,还有倒转的房子、比萨斜塔等出乎意外的建筑,让学生以规则的审美意识去感受轴对称的美感。在有对比的审美引导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接下来,教师还将审美方向拓展到人文领域,对不同国家的国旗图案进行分析欣赏,如加拿大枫叶旗、瑞士十字旗等,让学生一边感受对称之美,一边想象如果把这些对称特点改成不对称形态,“枫叶画在一角,十字歪一点会怎样?”学生都敏锐意识到“感觉不庄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与小学生谈审美,乍一看似乎不相符合,但其实审美正是数学的另一面,感性、个性的审美,对小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感知角度,又是富有自由度的空间感知。数学审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真切感知,丰富拓展,必然能够为学生开启全新的学习体验。
  3、强化“真”思维——关注过程
  培养思维能力无疑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中无处不体现着对思维的探索,然而很多学生依然没有收获真正的思维意识和思维习惯,更别提创新独特的思维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根于教师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吸收过程,没有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亮点和思维碰撞点。为此,教师要多关注课堂生成,多引导学生参与思维实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收获是否充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走向,思维如何前进,思维瓶颈如何突破,都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好的,教师不能只关注进步点,而忽略错误点,总之,“真”思维就应当有碰撞。
  4、张扬“真”个性——有效合作
  协同合作是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倡导的,合作能够为学生带来自主发挥的空间,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效合作,让每个学生都能释放潜能,展示精彩,也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是怎样让学生的合作真实有效,深入人心。教师要增强学生合作的驱动力,挖掘学生合作延伸的空间,让学生的合作不再是听指令行事,而是自觉展示个人才能、张扬个性的行为。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制作数据统计表。看似平淡无奇的要求,教师增加了新意:让每个小组自选统计项目、方式,并给小组成员安排了特别的“职位”,如策划师、数据分析员、审核员等,让小组内部自主协调分配。新颖的合作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角色安排也让学生充满了责任感和竞争意识。有的小组商量协作,有的小组激烈争论,但不同的过程都激发了学生的个性意识,最后各组都交出了惊喜的结果,有娱乐喜好排名,有热门零食数据,还有最喜爱的颜色统计等,都体现了个性创新的能量。合作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但有效落实却不尽如人意,只有充分预设,对学生大胆放手,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跨越自我的障碍,在积极开放的合作环境中张扬个性,汇聚创想。
  总之,“真”课堂和新理念并不相悖,关键是要调整好“实”与“虚”的结合,让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过程感受,让知识真真切切地被学生吸收。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优劣,关键在于学生的思维是否通透,能否完成举一反三的自主内化,因此,“真”的本质是要深入、实在,做到真而简,简而明,明而进,要让学生想法多多,问题满满,一堂课下来并不是只知道“应该要怎样做”,而是“我能做什么”,侧重能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