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从事教育

【作者】 董祥翠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乌峪小学)


【正文】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文字,文字离不开语文,语文是汉字拼助组成的学科。
  今天我讲一讲,汉字的起源,演变,结构,到如何运用,达到理想的要求和效果,正确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
  首先,一、要知道汉字是谁发明创造?二、汉字的演变?三、汉字的结构?四、如何运用?五、如何正确理解文字所产生的效应?六、要用什么态度学好文字?
  今天,就以上问题进行研讨。
  第一,文字又称汉字,汉字是象形字演变而来,象形字是由上古时期,皇帝的部下苍颉发明,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其后是《吕氏春秋》和《韩非子》中亦有提名。
  第二,苍颉发明的象形字,经过六干多年的演变,形成甲骨文,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隶书(汉)→草书(汉)→行书(西汉晚年,东汉初期)→楷书(魏晋)。形成“甲金篆隶草行楷”七种字体,又称汉字七体。
  第三,汉字在结构演变中,有点线面,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到创造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经历简化,提炼,概括,规范发展的过程。由图形文字演变到二维文字,由图画式书写到被线条笔画所替代,汉字方形的结构匀称合理,笔划和构形已具备点线面的抽象特征。形成“横、竖、撇、点、捺、挑、折”的基本笔画,织成字面的格式。
  第四,如何运用?如三笔书写为字,“三,工,土,干,千”同笔同一,组成字后,干差万别,字中含义分为:数,动,名。价值取向完全不等。在书写中,要工整,笔画不能错位。工上岀头为土,下面出头为干,干偏笔为千。书写为正,方为用。
  第五,如何理解文字所产生的效应?如“功,劣,臭,闻”。它们所显之义,洽如其份,形象逼真。“功”是二字合成,表示做任何事,用工用力,两者合力,都能事半功倍,功到自然成,成果的积累,以功为荣。“劣”也二字上下合用,是少力,也可认为少时不努力,将处危势,弱势,被动的境地,优劣明显。“臭”是二字上下合用,多一点,说明自大毛病多一点,也可认为自犬,本性低劣,臭不可言。“闻”,门内有耳,虽不见物,但听音闻声。为此,汉字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是空前绝后的。
  第六,要用什么态度学好文字。首先,了解学习文字的重要性,文字是记录,评判,测量,甄别事物发展轨迹的指南针,有着给人类提供传呈义务和查阅的责任。人们借着文字的力量,轻松完成上层建筑的教育,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好运用它,将是改变人生架设内心,走出黑暗,到达智慧顶端彼岸的桥梁。致此,我们要用严谨的态度,务实的方法,超思维的方式,贯穿学习传统文化的文明。为现代发展提供经验。
  综上所述,教育离不开教学,教学离不开文字,文字是教育的基础,教育赋予的使命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