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作者】 张兴明

【机构】 (山东省聊城第五中学)


【正文】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采用此教学理念执行教学工作可以使历史知识的日常应用价值完全凸显出来,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价值观的层面也能为学生带来正确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历史知识结构。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念进行分析,探探其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方式。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帮助学生获取历史事实信息并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因此,教师便可以采用“教学做合一”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将历史知识更为合理的代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基于“教学做合一”视角下,教师要以学生角度出发构建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促使“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价值真正发挥在教学当中,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一)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观察之后发现,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不是很高,出现这样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方面,因为历史知识存在一定学习难度,学生对记忆历史知识的热情程度便比较低。并且,其他学科也有着一定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无法均匀分配学习时间,难以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初中历史学科本身有着较强的理论性,很多内容对学生来讲都是比较抽象的,不是非常容易理解,此时,加上部分学生学习心态没有摆正,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业、学习,在课堂学习当中也不会保持较高的兴趣,因此也非常容易降低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所设计出的教学模式呈现出单一、落后的状态,这也不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便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认知,此时,新鲜有趣的事物更容易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而单一、落后的教学模式则非常容易促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无法将历史知识和生活联系到一起,认为历史是一门无用的学科,消极的学习态度也更为他们的学习带来恶劣影响。此时,单一的教学模式打压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然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做合一”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在展开初中历史教学时,能够贯彻落实“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尤为关键,并且,要想发挥出“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实际价值,教师首先要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明确课堂定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方针构建出趣味性足、实践性强的教学课堂。
  (一)利用趣味历史故事进行教学
  从初中阶段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所获取到的很多历史知识都是由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小说当中而来的,而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教师便可以选择历史故事来辅助教学,将历史故事和历史事实联系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到“秦统一中国”这部分知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电视剧《寻秦记》的内容,通过借用《寻秦记》的故事背景来帮助学生代入本课知识,分析《寻秦记》当中的故事情节与实际事实有着哪些不同之处,在进行讲解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历史中的人物有着哪些异同之处。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历史事实产生深入的理解,在教学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外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秦统一六国的相关信息,此过程也便是“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的直观体现,也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凸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成长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仅要有获取知识的机会,还应该尝试着去讲解知识,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融合在一起,以“做”的形式凸显出来,确保整体的教学效果。比方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接下来,各小组学生与教师一同备课并进行分段,每个小组要负责讲解本课内容的一部分,在课前精心预习、设计教学课件,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各小组选派代表讲解课件,最后,教师再进行补充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意识到历史知识与其自身发展的重要联系,对历史知识始终保持浓厚的探究热情。
  (三)师生合作展开学习活动。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发挥出“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整体教学价值,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具体可以运用师生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活动。比方说,在进行课前准备时,师生进行明确分工,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教材针对本课所讲解的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并且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出课件;而教师则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对学生制作出的课件进行分析、提炼,最终整合成为当堂课程所要使用的课件。二是利用校园网等校内平台构建本节课程所需要用到的资料库,并且将课件导入资料库当中,用来丰富资料库的内容。在这节课程当中,课件的使用可能占不了几分钟时间,但是通过进行实际操作所获得的教学价值却非常高。比方说,学生的图文资料查阅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在此过程中会得到培养,再或使学生在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对本课知识也能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也更加符合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实际要求。当学生们看到教师使用的课件是他们制作的幻灯片时,学生也会以饱满的热情展开学习活动,这样也便于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在快乐的过程中掌握更多历史知识。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将“教学做合一”理念更好地融汇在教学课堂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讲,“教学做合一”理念改变了他们传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能够帮他们更加轻松的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方案的设计、为学生呈现出更适合他本更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教学做合一”理念的价值能够真正发挥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严立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J].福建陶研,2019(4):14-16.
  [2]刘明珊.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开封: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