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鼓韵留芳——将烟墩大鼓文化融入 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及艺术创作的实践研究
【作者】 苏三妹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实验小学)
【正文】摘 要:烟墩大鼓是广西省灵山县特有的民间文化习俗,是中国鼓文化中的一个部分,烟墩大鼓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鲜明的名族风格与地域特点,也因此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的主力是中小学生,因此如何将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并实现艺术创作,对实现烟墩大鼓继承与发扬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将重点研究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及艺术创作实践。
关键词:烟墩大鼓;中小学课堂;艺术创作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需要依据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其中,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地域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是“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烟墩大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灵山县中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当前中小学,是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手和中文化影响,最终继承与发扬何种文化就会显得十分关键,其直接影响学生民族性格的养成以及对某种文化情节的眷恋。因此,如何让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传承与发展,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思考的问题。
二、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标准政策
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与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要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与地方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地方与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应用到教学当中,让学校可以从小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创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自从新课改以后,基础教育阶段在音乐课程中进行全面调节。地方学校也开始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添加到本地区传统音乐资源范畴中,以此当作音乐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该种方式成功打破之前传统课堂模式,变成当前基础教育音乐改革中的亮点。而灵山县的烟墩大鼓是当地民间遗产之一,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具有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将其成功融入到中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2.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当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开始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到学校教育系统当中实现传播与发展,如福建南音、京剧等。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以学校素质教育为起点,重点开展青少年音乐素质培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满足当前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在增加学生课堂乐趣的时候还会实现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对烟墩大鼓的传承都是非常必要的
3.实现学校特色办学
特色办学是当前学校教育倡导的,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学校特色办学的开展。将烟墩大鼓融入到中小学课堂中,可以让原本非常普通的学校变成当地家喻户晓的学校,让烟墩大鼓变成学校的特色,也可以让岭山小中小学生更为全面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对其历史发展以及演奏技法的学习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对学校未来发展以及烟墩大鼓自身的艺术发展都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三、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创作实践
1.依据各个学段的学生构建相应课程
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时,必须要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创建对应的学习课程。因为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所差异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能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
如小学: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烟墩大鼓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不够,虽然平日生活中有看到老一辈的表演,但是自己对烟墩大鼓还是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因此这类学生主要是熏陶与感染为主,要能够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无形中对这些学生进行熏陶,由此给后续的学习带来相应的基础。
初中:学生心智开始发育成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该时期主要是以兴趣培养为主,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引导,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全面认识,并且意识到烟墩大鼓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我国文化建设是有着重要影响。
高中:步入高中以后,就能够重点开展烟墩大鼓技能的教学,要开展基础知识学习,夯实基础,开展系统、全面的学习练习。培养所有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激励那些对烟墩大鼓有兴趣并有学习优势的学生投入到烟墩大鼓的学习当中。
通过这种中小学互相结合的课程模式,能够让灵山县学校教育变成一种链条,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学习,这对烟墩大鼓融入课堂教学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育中十分基础的部分,是有着普遍性与全体性的特征。如果让所有灵山县中小学的学生都开展烟墩大鼓学习,并且不论是否喜欢都开展统一学习,必定会让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对烟墩大鼓融入课堂教学是有着不利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互相融合的方式,让两者教学资源实现互相整合,由此就会构成无法分割的整体,从诸多层面促使学生学习烟墩大鼓。灵山县可以举办各种有关赛事,将烟墩大鼓与当地民俗、旅游互相结合,让其有着较强的观赏性,形成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学校还可以创建烟墩大鼓比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鼓点与动作开展创新与改编。该种具有技术与内涵的比赛能够很好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变成烟墩大鼓传承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对烟墩大鼓进行创新,对于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可以授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就会激发更多学生开展烟墩大鼓的学习与创新。
3.开发烟墩大鼓校本教材
要能够遵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教材编撰有关意见,并且以音乐学科本身特点为基础,掌握当前中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对烟墩大鼓进行开发与创新,最后选择能够获得中小学生接受与认可的烟墩大鼓作品,并且将其编制成专属于自身学校的地方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对于灵山县中小学可以借助于自身所处为主,对烟墩大鼓进行开发,当前烟墩大鼓已经被成功收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对于灵山县中小学而言,对烟墩大鼓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将烟墩大鼓成功收录到校本教材中,通过教材的编写,将烟墩大鼓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描写,通过这些内容的描写,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从而产生相应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开展烟墩大鼓的学习。另外烟墩大鼓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灵山县中小学也能够依据这些音乐的特点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将这些音乐融合到自身的音乐教材当中,实现学生的教学,在实现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如2010年,全国民间艺术节中烟墩大鼓也有着很好的表现,代表广西参加的《鹤舞》舞蹈全程伴奏,获得人们的支持与认可,最后得到“铜奖”,也因此将灵山烟墩大鼓的魅力展现在全国人们面前。这些非常著名的作品都可以成功收录到校本教材当中,以此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
广西是我国版图上非常耀眼的民族之花,正在展现出自身的光彩,而烟墩大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很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兴是需要实现传承与发扬的,要能够得到文艺工作者以及文化保护单位的全面支持,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坚守,可以将其非常美丽的面貌呈现在更为广阔的舞台当中,因此可以让更多人们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与表达方式,更好的实现烟墩大鼓的继承与发扬,让其内涵与精神得到传递,这些都是现代人必须要完成的责任与义务。
让烟墩大鼓成功融入中小学课堂是非常艰难的任务,从民间音乐的考察、到民间音乐的选择,再到教学内容的设定,最后到教学内容的开展等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各界教育及其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因此作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中小学生,必须要能够成功肩负起继承与发扬的重任,这样才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天地,2021(06):45-48.
[2]邓婷婷.广西灵山县烟墩大鼓的艺术形式调查[J].当代音乐,2021(05):86-88.
[3]张晶晶.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4]贝贝.敲起烟墩大鼓 传承家乡文化[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21(04):32-34.
[5]肖曙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智力,2021(05):73-74.
[6]江丽慧,陈兴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海外英语,2021(01):6-7+29.
关键词:烟墩大鼓;中小学课堂;艺术创作
一、引言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需要依据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其中,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地域文化资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是“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而烟墩大鼓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灵山县中小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当前中小学,是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手和中文化影响,最终继承与发扬何种文化就会显得十分关键,其直接影响学生民族性格的养成以及对某种文化情节的眷恋。因此,如何让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实现传承与发展,是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思考的问题。
二、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课程标准政策
国家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地方与学校音乐教育必须要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与地方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地方与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标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应用到教学当中,让学校可以从小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创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自从新课改以后,基础教育阶段在音乐课程中进行全面调节。地方学校也开始将音乐课程资源开发添加到本地区传统音乐资源范畴中,以此当作音乐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该种方式成功打破之前传统课堂模式,变成当前基础教育音乐改革中的亮点。而灵山县的烟墩大鼓是当地民间遗产之一,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具有较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将其成功融入到中小学课堂教学当中,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
2.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当前国内很多地区都开始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入到学校教育系统当中实现传播与发展,如福建南音、京剧等。学生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主体,以学校素质教育为起点,重点开展青少年音乐素质培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中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满足当前新课改的实际需要,在增加学生课堂乐趣的时候还会实现家乡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这对烟墩大鼓的传承都是非常必要的
3.实现学校特色办学
特色办学是当前学校教育倡导的,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可以让学校知名度得到显著提升,有助于学校特色办学的开展。将烟墩大鼓融入到中小学课堂中,可以让原本非常普通的学校变成当地家喻户晓的学校,让烟墩大鼓变成学校的特色,也可以让岭山小中小学生更为全面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对其历史发展以及演奏技法的学习都是有着很大的帮助,这对学校未来发展以及烟墩大鼓自身的艺术发展都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三、烟墩大鼓文化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创作实践
1.依据各个学段的学生构建相应课程
烟墩大鼓融入灵山县中小学课堂时,必须要依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创建对应的学习课程。因为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所差异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有着很大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能够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因材施教。
如小学: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够成熟,对烟墩大鼓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是不够,虽然平日生活中有看到老一辈的表演,但是自己对烟墩大鼓还是缺乏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因此这类学生主要是熏陶与感染为主,要能够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在无形中对这些学生进行熏陶,由此给后续的学习带来相应的基础。
初中:学生心智开始发育成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因此在该时期主要是以兴趣培养为主,教师能够在课堂中开展有效引导,让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全面认识,并且意识到烟墩大鼓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我国文化建设是有着重要影响。
高中:步入高中以后,就能够重点开展烟墩大鼓技能的教学,要开展基础知识学习,夯实基础,开展系统、全面的学习练习。培养所有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激励那些对烟墩大鼓有兴趣并有学习优势的学生投入到烟墩大鼓的学习当中。
通过这种中小学互相结合的课程模式,能够让灵山县学校教育变成一种链条,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开展学习,这对烟墩大鼓融入课堂教学是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互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育中十分基础的部分,是有着普遍性与全体性的特征。如果让所有灵山县中小学的学生都开展烟墩大鼓学习,并且不论是否喜欢都开展统一学习,必定会让学生出现厌烦情绪,对烟墩大鼓融入课堂教学是有着不利影响的。因此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互相融合的方式,让两者教学资源实现互相整合,由此就会构成无法分割的整体,从诸多层面促使学生学习烟墩大鼓。灵山县可以举办各种有关赛事,将烟墩大鼓与当地民俗、旅游互相结合,让其有着较强的观赏性,形成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特色。学校还可以创建烟墩大鼓比赛,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对鼓点与动作开展创新与改编。该种具有技术与内涵的比赛能够很好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变成烟墩大鼓传承的主要阵地。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认识与了解对烟墩大鼓进行创新,对于比赛中表现突出的可以授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就会激发更多学生开展烟墩大鼓的学习与创新。
3.开发烟墩大鼓校本教材
要能够遵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与教材编撰有关意见,并且以音乐学科本身特点为基础,掌握当前中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规律,对烟墩大鼓进行开发与创新,最后选择能够获得中小学生接受与认可的烟墩大鼓作品,并且将其编制成专属于自身学校的地方民间音乐校本教材。对于灵山县中小学可以借助于自身所处为主,对烟墩大鼓进行开发,当前烟墩大鼓已经被成功收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对于灵山县中小学而言,对烟墩大鼓的继承与发扬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可以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将烟墩大鼓成功收录到校本教材中,通过教材的编写,将烟墩大鼓的发展过程进行详细描写,通过这些内容的描写,让更多的中小学生能够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从而产生相应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开展烟墩大鼓的学习。另外烟墩大鼓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灵山县中小学也能够依据这些音乐的特点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将这些音乐融合到自身的音乐教材当中,实现学生的教学,在实现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如2010年,全国民间艺术节中烟墩大鼓也有着很好的表现,代表广西参加的《鹤舞》舞蹈全程伴奏,获得人们的支持与认可,最后得到“铜奖”,也因此将灵山烟墩大鼓的魅力展现在全国人们面前。这些非常著名的作品都可以成功收录到校本教材当中,以此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
广西是我国版图上非常耀眼的民族之花,正在展现出自身的光彩,而烟墩大鼓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很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兴是需要实现传承与发扬的,要能够得到文艺工作者以及文化保护单位的全面支持,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坚守,可以将其非常美丽的面貌呈现在更为广阔的舞台当中,因此可以让更多人们认识与了解烟墩大鼓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与表达方式,更好的实现烟墩大鼓的继承与发扬,让其内涵与精神得到传递,这些都是现代人必须要完成的责任与义务。
让烟墩大鼓成功融入中小学课堂是非常艰难的任务,从民间音乐的考察、到民间音乐的选择,再到教学内容的设定,最后到教学内容的开展等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各界教育及其有关人士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的。因此作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中小学生,必须要能够成功肩负起继承与发扬的重任,这样才能够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浅谈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J].音乐天地,2021(06):45-48.
[2]邓婷婷.广西灵山县烟墩大鼓的艺术形式调查[J].当代音乐,2021(05):86-88.
[3]张晶晶. 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1.
[4]贝贝.敲起烟墩大鼓 传承家乡文化[J].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2021(04):32-34.
[5]肖曙萍.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J].智力,2021(05):73-74.
[6]江丽慧,陈兴无.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海外英语,2021(01):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