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作者】 周 萍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中语文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选文内容,一直以来深受重视。高中语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课程标准也对小说阅读教学作出各种要求,但是目前的小说教学现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小说教学现状。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问,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学科,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语文保持着较高重视度。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积累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起到帮助,所以必须提高阅读教学的力度,更要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重心,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和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1、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的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穿造型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2.1教学目的功利化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教授学生关于小说的基础性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在现行的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时间紧任务也重,因此部分教师的选择是高考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将原本充满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小说教学变成了背诵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模板和练习小说故事情节层次的划分。将原本系统而完整的小说故事分化为具体的各种精细化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到小说的魅力,缺少对小说作品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化学习中丧失了对小说阅读的兴趣,甚至是看到篇幅稍长的小说就打退堂鼓。当分数成为教学唯一目标追求时,再经典的篇目也只是沦为了练习题目而已。
2.2不能正确处理课文与课外知识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本质问题是如何看待课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一位老师强调:新的教学设计流程要将文本放在设计环节的末端。这就彻底排除了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第二位老师否定了这种观点,主张“教材前置”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从教材单元出发,立足于教材特定的编排意图和具体的教学资源(含文本),思考本单元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承担学习任务群的什么任务”。但是,“教材前置”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下的教学内容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文本。
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3.1进入故事情境,升华阅读体验
对于有些比较有趣的小说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再一次融入到整个故事情境中,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很多小说都十分经典,不少故事还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读完课本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在课下找来原著进行更细致的阅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基于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理解原文的方向和视角,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多元,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小说类文本的阅读兴趣。
3.2尊重学生发展,建立有效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群文阅读中,以议题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思维,成为学生、小说内容、教师之间的纽带,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表达读后感,在讨论中融入小说情景,与小说人物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大家的思考角度不同,在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时,教师要不急于评价,尊重学生看法,只要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有合理的理论支持,都要对学生表示鼓励,投以肯定的眼光。但对于理解能力确实有些偏离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委婉地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从问题的起源向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3.3提升戏剧审美素养
教师应当通过戏剧作品阅读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力和审美素养。具体可以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剧中人物的鲜明形象,确保能够真正感受到人物形象之美,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人物性格;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基于作品培养自身的情感意识、风格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相应文本组织各种情感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戏剧风格的感受,同时也丰富大家的整体阅读体验。
3.4迁移式阅读教学,扩展小说阅读内容
阅读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大量的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材中选用的小说篇目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立足于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扩展课外的阅读内容,此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既要重视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通过对于学生个体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其掌握语文学科所要求的鉴赏审美知识运用能力。小说阅读作为高中文本阅读的重要类型,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通过对于小说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小说理解深度的同时也确保小说的阅读可以切实的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人民教育出社,2020.
[2]朱琳.人教版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罗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6.
[4]林丽婷.多元解读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策略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学问,同时也是高考的必考学科,所以在教学中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语文保持着较高重视度。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为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积累不断地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对学生的写作水平、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起到帮助,所以必须提高阅读教学的力度,更要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重心,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和掌握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
1、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要求
(1)在阅读与鉴赏的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的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穿造型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2.1教学目的功利化
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教授学生关于小说的基础性知识,也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但是在现行的高考背景下,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时间紧任务也重,因此部分教师的选择是高考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将原本充满故事性与趣味性的小说教学变成了背诵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模板和练习小说故事情节层次的划分。将原本系统而完整的小说故事分化为具体的各种精细化的分析,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不到小说的魅力,缺少对小说作品的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机械化学习中丧失了对小说阅读的兴趣,甚至是看到篇幅稍长的小说就打退堂鼓。当分数成为教学唯一目标追求时,再经典的篇目也只是沦为了练习题目而已。
2.2不能正确处理课文与课外知识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本质问题是如何看待课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里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第一位老师强调:新的教学设计流程要将文本放在设计环节的末端。这就彻底排除了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第二位老师否定了这种观点,主张“教材前置”即“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从教材单元出发,立足于教材特定的编排意图和具体的教学资源(含文本),思考本单元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承担学习任务群的什么任务”。但是,“教材前置”是远远不够的,学习任务群要求下的教学内容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文本。
3、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3.1进入故事情境,升华阅读体验
对于有些比较有趣的小说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读完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加深对文本的体验。比如,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本剧,再一次融入到整个故事情境中,这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很多小说都十分经典,不少故事还被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学生读完课本觉得意犹未尽,可以在课下找来原著进行更细致的阅读。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基于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理解原文的方向和视角,让学生的阅读感受更加多元,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小说类文本的阅读兴趣。
3.2尊重学生发展,建立有效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群文阅读中,以议题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思维,成为学生、小说内容、教师之间的纽带,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地表达读后感,在讨论中融入小说情景,与小说人物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因为大家的思考角度不同,在学生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看法时,教师要不急于评价,尊重学生看法,只要学生对于自己的观点有合理的理论支持,都要对学生表示鼓励,投以肯定的眼光。但对于理解能力确实有些偏离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委婉地向正确的方向进行引导,从问题的起源向学生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
3.3提升戏剧审美素养
教师应当通过戏剧作品阅读教学,培养与提升学生的戏剧鉴赏力和审美素养。具体可以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方面,要善于分析剧中人物的鲜明形象,确保能够真正感受到人物形象之美,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分析人物性格;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基于作品培养自身的情感意识、风格意识,教师可以结合相应文本组织各种情感体验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学生对戏剧风格的感受,同时也丰富大家的整体阅读体验。
3.4迁移式阅读教学,扩展小说阅读内容
阅读注重的是平时的积累,大量的阅读对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材中选用的小说篇目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立足于课堂内容的基础上扩展课外的阅读内容,此方法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结语
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使得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既要重视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同时,也要通过对于学生个体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其掌握语文学科所要求的鉴赏审美知识运用能力。小说阅读作为高中文本阅读的重要类型,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阅读的方式方法,通过对于小说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来促进小说理解深度的同时也确保小说的阅读可以切实的促进学生个体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人民教育出社,2020.
[2]朱琳.人教版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3]罗丹.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6.
[4]林丽婷.多元解读在高中语文小说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