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的运算教学应加强思维训练
【作者】 旦正太
【机构】 (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王家乡旗龙寄宿制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部分教学,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训练。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思维培养;训练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在各个年级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大都教师都是较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但方法大多是通过反复的作业训练来实现,而不是让学生在获得良好思维培养中去达成的。如果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那就是机械重复,只能“知其然”。而如果运用思维训练来进行,那学生遇到类似题目则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这是多年实践证明了的。因此,我认为数的运算教学,我们应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促进会学,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获得计算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思维训练。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巧妙设疑,调动思维参与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现行学生能主动思考的越来越少,特别需要我们“教有疑”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层次的布疑引探,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从而调动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伊始处我们就可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4+4+4+4+4,6+6+6+6,题出来后,我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这时,学生就会感受“惊奇”,进则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我有什么诀窍,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既为新知教学奠定了良好兴趣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激活了思维。
二、直观教学,培养形象思维
数以形而直观,直观是化数学抽象性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化教学方法总是受小学生青睐的,其原因就是小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正满足学生思维的需要,故而他们最乐意这种接受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直观化在抽象的数的运算教学中也是用得较多的,例如,在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我们就可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用小棒操作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过程强化了动作在促进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三、先说后算,教给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强调计算方法、顺序、算理的口头表达。因为先说后算,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而我们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方法多样,培养灵活思维
这儿的方法,不仅是教的方法多样,学的方法多样,也要突出练的方法多样。只有多样化的方法,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气,才能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更加积极学习,思维才能更灵活。在数的运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的有效性不在于老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在于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习题的功能。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视算、听算、速算外,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特别是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五、重视估算,培养直觉思维
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估算也占了大量篇幅,特别是在一年级下期到四年级这个阶段,估算特别多。因此,在估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迅速从题目中找到简便运算规律。如796扩大9倍大约得多少?796×9应等于716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796接近800,用800×9等于7200,796小于800,积小于72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在估算中作用巨大,是提高估算效率的重要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重思维训练培养,通过教的策略创新,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中提升计算能力,还要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林甫,强化思维训练 提高运算能力[J].数学教学,1994年。
[2]彭声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江西教育,1980年。
[3]付俊茂,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思维培养;训练
数的运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在各个年级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我们大都教师都是较重视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但方法大多是通过反复的作业训练来实现,而不是让学生在获得良好思维培养中去达成的。如果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那就是机械重复,只能“知其然”。而如果运用思维训练来进行,那学生遇到类似题目则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达到“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这是多年实践证明了的。因此,我认为数的运算教学,我们应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新课标明确要求:“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我们不仅要教学生学会,促进会学,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让学生获得计算能力提升的同时,也获得良好的思维训练。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在计算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巧妙设疑,调动思维参与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现行学生能主动思考的越来越少,特别需要我们“教有疑”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通过多层次的布疑引探,诱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质疑,从而调动思维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教学伊始处我们就可出示相同加数的连加:4+4+4+4+4,6+6+6+6,题出来后,我立刻说出结果,问学生:“我算得对吗?快吗?”然后带着神秘的色彩说:“只要你们出加数是相同的连加法,不管有多少个加数,我都会很快很准地算出结果。”这时,学生就会感受“惊奇”,进则注意力非常集中,都急于想知道我有什么诀窍,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求知欲望,既为新知教学奠定了良好兴趣基础,同时也调动了学生探究欲望,激活了思维。
二、直观教学,培养形象思维
数以形而直观,直观是化数学抽象性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直观化教学方法总是受小学生青睐的,其原因就是小学生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这种直观化的教学方法正满足学生思维的需要,故而他们最乐意这种接受学习方式。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直观化在抽象的数的运算教学中也是用得较多的,例如,在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我们就可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用小棒操作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过程强化了动作在促进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三、先说后算,教给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无非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更应强调计算方法、顺序、算理的口头表达。因为先说后算,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性。而我们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方法多样,培养灵活思维
这儿的方法,不仅是教的方法多样,学的方法多样,也要突出练的方法多样。只有多样化的方法,才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气,才能让学生在耳目一新中更加积极学习,思维才能更灵活。在数的运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习的有效性不在于老师出了多少道题,而是在于这几道题是否充分地发挥了其习题的功能。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视算、听算、速算外,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特别是联系实际进行计算练习,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五、重视估算,培养直觉思维
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估算也占了大量篇幅,特别是在一年级下期到四年级这个阶段,估算特别多。因此,在估算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迅速从题目中找到简便运算规律。如796扩大9倍大约得多少?796×9应等于716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796接近800,用800×9等于7200,796小于800,积小于72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直觉思维在估算中作用巨大,是提高估算效率的重要方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数的运算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还要注重思维训练培养,通过教的策略创新,让学生在丰富的练习的内容与形式中提升计算能力,还要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林甫,强化思维训练 提高运算能力[J].数学教学,1994年。
[2]彭声铭,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J].江西教育,1980年。
[3]付俊茂,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