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孙彦坤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滕东中学)


【正文】摘 要: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问题导学法。结果表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能够促进学生夯实基础,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整体语文水平,有效落实深度学习目标。基于此,文章从利用问题设计初读目标、引导学生深度阅读、归纳阅读收获三个方面阐述问题导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导学法;初中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阅读课上除了思考如何传授学生基础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践证明,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能够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有效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下面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怎样有效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探讨。
  一、利用问题设计初读目标,唤醒学生阅读兴趣
  新课改强调就是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采取“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设计初读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去阅读,以此激发其阅读动机与兴趣[1]。在阅读课文的初始阶段,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应尽可能地做到简单、具体、明确。围绕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础简单的问题,譬如围绕基本的文章内容、文章结构等提出问题,如文章大意、写作目的、作者情感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初步阅读,感知文本内容。一般来说,这个阶段设计的问题难度和密度都不能过大,只需要两三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例如,在阅读课文《秋天的怀念》时,笔者围绕文章的题目和所写的内容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秋天的怀念,是谁怀念谁?2.为什么要去怀念?3.为什么要在秋天这个季节去怀念?”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阅读,将他们的阅读动力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在这几个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并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探讨,有效掌握课文主旨。
  二、利用问题引导深度阅读,突破阅读教学难点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初读之后,他们大致了解并掌握了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就要带领学生深度阅读,即进入研读阶段。在传统的阅读课上,教师通常采取“讲解-接受”式授课方式,直接给学生灌输相应的知识,他们处在被动的“听”“记”层面,学习效果不理想。有效阅读视角下,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并设计问题,利用问题带领学生逐一突破难点,从而做到深度阅读[2]。
  例如,在阅读《皇帝的新装》一文时,笔者一边给学生分析课文一边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章,如:“文中写皇帝去看新装的时候是这样描述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十分满意。’他嘴上说的与心里想的完全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有什么心理?假如我们要扮演这个角色,这个时候应该怎样去读?”在学生给出各种答案之后,笔者再为他们解答疑惑:“文中用‘骇人听闻’‘最可怕的事情’‘难道’等词描写皇帝看到新装时候的心理活动,从这些词语可以感觉到皇帝当时心理非常恐惧。虽然他当时没有也没看到,然而心里想的与嘴上说的完全相反,嘴上却在不断赞美,而且用‘十分’和‘极’等修辞语,从中可以看出皇帝的虚伪与骄横。”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逐一突破难点。
  三、利用问题盘点阅读收获,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在阅读的最后,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以此提升阅读教学效果。这个阶段的问题要带有综合性,让学生在阅读完进行反思,了解文字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深层含义[3]。
  再以《皇帝的新装》一课为例,笔者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场骗局不是由大臣揭开,不是由官员揭开,也不是由百姓揭开,而是由一个小孩子揭开,这样的情境说明了什么?”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天真无邪的孩子用‘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句话道出了真相,这样增强了童话的神奇色彩和作品的现实意义,正因为孩子无所顾忌才直言不讳,所以无私才无谓。相比之下,大臣和皇帝说假话都因为他们自私自利。”此外,笔者还向学生问道:“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有学生说:“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受到外界的诱惑。”有学生说:“我们不能像大臣、皇帝那样,必须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的阅读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结论: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法的合理运用能够打破过去学生在课堂上被“牵着鼻子走”的局面,能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并发挥其潜能。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设计初读目标、引导深度阅读、盘点阅读收获,诱导学生自主读文并思考,使他们的学习行为在阅读课上真正发生,以此提升学生阅读兴趣与水平,有效落实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琴.任务驱动,问题导学——以“问”促“学”新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J].智力,2020(26):155-156.
  [2]吉善勇.“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天地,2016(14):34-35.
  [3]柴超.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2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