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物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
【作者】 李生渠
【机构】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正文】摘 要:“对分课堂”理念清晰,方法简单可操作,几乎是一种各学科通用的教学方法,极具推广价值。“对分课堂”理念的提出将课堂中的时间进行整合和再分配,一般用于教师的授课,另一半则交到学生手中,让其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程中,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有效的进步和提升。本文我将借鉴专家的一些理论研究,有效结合自身在课题实践研究过程中,如何对“对分课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高效进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对分课堂;多元引导;素养提升
对分课堂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而不断普及。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讲,应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物理教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理解对分课堂的内涵与教学价值,明确基本的教学原则,立足物理教学实际,将对分课堂这一模式有效融入高中物理课程之中。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的几点原则
1.教学一致
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教,一部分用于学生学。这两个部分,需要保持一致性,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物理知识,应该和学生自学的物理知识保持对应,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物理知识形成深入了解。
2.形式灵活
对分课堂将教师讲和学生学对半分,但这并非就是前半截时间教师讲解,后半截时间学生自学。课堂时间对半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两者可以相互组合穿插,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半一半”。换句话说,对分课堂需要保持多样性与灵活性,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模式,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灵活创设。
3.注重评价
对分课堂将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学生学习是否取得了效果?效果怎么样?还存在哪些疑难点?这些信息教师必须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实现优化。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注重评价,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评价,搜集相关的学习信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构建高中物理对分课堂的具体措施
㈠重构教学流程,实现课堂对分
对分课堂的构建,在表面上体现的是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但是实质内涵是教学流程的重构。以往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解,从理论知识讲解到具体案例,要在这样的流程中讓学生学习,必然要实现教学流程重构。所以,在实施对分课堂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的阶段切人,对教学流程实现重构,将其穿插于整个课堂当中。第一,增加导人思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前5分钟设置一个导人思考的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物理趣味问题,最好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例,将其编辑为情境素材,在课前导人,让学生自主观看素材,进行思考讨论。如此一来,这部分时间既实现了学生自学,同时也为教学打下了基础。第二,设置自主学习环节。对分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自然也需要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具体来讲,不少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在教师正式讲解理论知识前,可以拿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基本了解,使后续的课堂讲解更加顺畅。第三,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在课堂上,练习实践不可缺少,这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讲,练习实践应该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时间以10分钟为宜。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导入思考5分钟、自主预习5分钟、练习实践10分钟,一堂课的20分钟已经分配给学生了,教师的讲解占20分钟,再留出5分钟总结评价,如此一来就有效实现了课堂对分,让教学活动有所创新。
㈡基于翻转理念,实现课堂对分
教师要构建对分课堂,除了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增加多个学生学习的环节之外,还可以基于翻转理念,实现对分课堂构建。所谓的翻转理念,指的是翻转课堂理念,其核心内涵就是翻转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和教学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弱化教师的角色。翻转课堂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基于翻转理念,依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对现有课堂适当翻转,只给学生一半的课堂时间,教与学只进行一半的颠倒,这样就符合了对分课堂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以微课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基于这一理念构建对分课堂,教师就需要以微课来实施教学。具体来讲,在物理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设计对应的物理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将小节知识点集中展现。比如教学“光的折射”这一小节时,就可以设计相应微课,然后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了解光折射的相关概念与物理原理。学生观看微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实践练习问题,等学生观看完后,就让学生完成这些练习。观看10分钟,实践10分钟,等到学生完成实践后,教师先对实践练习做出讲解,再从问题结果反向推导其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可以对光的折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㈢以学案导学,实现课堂导学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展开自主学习。为了实现对分课堂的构建,对于导学案的设计,就应该在时长、内容以及形式上多加注意,时长要短一点、内容要精简一点、形式要新颖一点。做到这三个“一点”,就能让学案导学成为构建对分课堂的有力手段。比如,针对“光的干涉”进行教学时,教师事先可以设计具体的导学案,将光的基本概念、干涉原理、干涉现象等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联起来,同时设置思考问题,构成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将导学案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导学案的驱动下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先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然后对光的干涉理论知识予以讲解。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加快讲解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
总之,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构建对分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应该理解对分课堂的教学价值与实施原则,基于重构教学流程、翻转理念与学案导学等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實对分课堂,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备注:此文为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课题《高中通用技术、物理、数学跨学科学习对分课堂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101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彭玥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05):61-63.
[2]黄丽萍.浅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1(02):55-57.
[3]任少铎.对比异同 融会贯通——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复习整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6):18-20.
关键词:高中物理;对分课堂;多元引导;素养提升
对分课堂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而不断普及。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讲,应用对分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物理教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需要理解对分课堂的内涵与教学价值,明确基本的教学原则,立足物理教学实际,将对分课堂这一模式有效融入高中物理课程之中。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的几点原则
1.教学一致
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教师教,一部分用于学生学。这两个部分,需要保持一致性,也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物理知识,应该和学生自学的物理知识保持对应,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可以对相关物理知识形成深入了解。
2.形式灵活
对分课堂将教师讲和学生学对半分,但这并非就是前半截时间教师讲解,后半截时间学生自学。课堂时间对半分,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两者可以相互组合穿插,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半一半”。换句话说,对分课堂需要保持多样性与灵活性,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模式,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灵活创设。
3.注重评价
对分课堂将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学生学习是否取得了效果?效果怎么样?还存在哪些疑难点?这些信息教师必须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活动实现优化。而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注重评价,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评价,搜集相关的学习信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构建高中物理对分课堂的具体措施
㈠重构教学流程,实现课堂对分
对分课堂的构建,在表面上体现的是课堂时间的重新分配,但是实质内涵是教学流程的重构。以往的教学流程就是教师讲解,从理论知识讲解到具体案例,要在这样的流程中讓学生学习,必然要实现教学流程重构。所以,在实施对分课堂的时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设计的阶段切人,对教学流程实现重构,将其穿插于整个课堂当中。第一,增加导人思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课前5分钟设置一个导人思考的环节,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物理趣味问题,最好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例,将其编辑为情境素材,在课前导人,让学生自主观看素材,进行思考讨论。如此一来,这部分时间既实现了学生自学,同时也为教学打下了基础。第二,设置自主学习环节。对分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自然也需要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具体来讲,不少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在教师正式讲解理论知识前,可以拿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基本了解,使后续的课堂讲解更加顺畅。第三,设置课堂练习环节。在课堂上,练习实践不可缺少,这是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讲,练习实践应该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时间以10分钟为宜。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设计,导入思考5分钟、自主预习5分钟、练习实践10分钟,一堂课的20分钟已经分配给学生了,教师的讲解占20分钟,再留出5分钟总结评价,如此一来就有效实现了课堂对分,让教学活动有所创新。
㈡基于翻转理念,实现课堂对分
教师要构建对分课堂,除了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增加多个学生学习的环节之外,还可以基于翻转理念,实现对分课堂构建。所谓的翻转理念,指的是翻转课堂理念,其核心内涵就是翻转课堂上的师生角色和教学关系,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弱化教师的角色。翻转课堂重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求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所以,基于翻转理念,依照翻转课堂的模式,对现有课堂适当翻转,只给学生一半的课堂时间,教与学只进行一半的颠倒,这样就符合了对分课堂的要求。翻转课堂是以微课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基于这一理念构建对分课堂,教师就需要以微课来实施教学。具体来讲,在物理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设计对应的物理微课,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内,将小节知识点集中展现。比如教学“光的折射”这一小节时,就可以设计相应微课,然后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观看微课自主学习,了解光折射的相关概念与物理原理。学生观看微课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实践练习问题,等学生观看完后,就让学生完成这些练习。观看10分钟,实践10分钟,等到学生完成实践后,教师先对实践练习做出讲解,再从问题结果反向推导其中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可以对光的折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掌握。
㈢以学案导学,实现课堂导学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教师通过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对相关知识展开自主学习。为了实现对分课堂的构建,对于导学案的设计,就应该在时长、内容以及形式上多加注意,时长要短一点、内容要精简一点、形式要新颖一点。做到这三个“一点”,就能让学案导学成为构建对分课堂的有力手段。比如,针对“光的干涉”进行教学时,教师事先可以设计具体的导学案,将光的基本概念、干涉原理、干涉现象等知识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串联起来,同时设置思考问题,构成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将导学案引入其中,让学生在导学案的驱动下展开自主学习。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教师可以先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然后对光的干涉理论知识予以讲解。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加快讲解速度,在短时间内完成教学。
总之,针对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构建对分课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物理教师应该理解对分课堂的教学价值与实施原则,基于重构教学流程、翻转理念与学案导学等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落實对分课堂,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的进步。
备注:此文为三明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课题《高中通用技术、物理、数学跨学科学习对分课堂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101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彭玥维.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05):61-63.
[2]黄丽萍.浅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21(02):55-57.
[3]任少铎.对比异同 融会贯通——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实验复习整合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1(0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