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黄义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小学)


【正文】童话,作为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体裁,深受儿童喜爱,其作品进入小学语文教材,自然有它的可读性。小学语文人教版12册的教学内容,除了五年级和六年级上册没有节选童话课文之外,其余9册,童话选文均占有一定比例,由此可见,童话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探索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品悟童话之美
  (一)借助插图,再现意境美
  “人首先用形象思维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儿童心理学也认为儿童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形式过渡。学生阅读能力限制,在阅读课文之前,经常对丰富多彩的插图感兴趣,他们凭借插图,感知人物形象,再现童话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内容,这就是孩子的形象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现童话中的情景。如人教版第二册《两只小狮子》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插图,推测哪一只是懒狮子?哪一只是勤快的狮子?有些学生举手发言说懒狮子是躺在地上的双手抱头闭着眼睛睡觉,有人说是腿翘起来什么也不干,尾巴上扎着蝴蝶结的那只。这时老师可趁机引导:懒狮子这样懒洋洋,你们什么时候也会懒洋洋的?引导学生说话,这样学生既形象理解了“懒洋洋”一词,并学会了应用。学完第二自然段后,老
  师再次让学生看插图并想一想:你想对懒狮子或勤快狮子说些什么?学生有的说:“懒狮子,我想告诉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的说:“你要学习勤奋狮子刻苦练习本领。”还有的说:“勤快狮子,将来你一定能成为百兽之王。”
  教师两次借助插图,把观察,理解词语及、口语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轻松愉快地引导学生进入童话故事的场景。
  (二)品品读读,感悟语言美
  低年级教材的童话,语言优美、明快、活泼、象声词多,富于音乐美,是最适合朗读的体裁之一。教学应该基于阅读,以讲助读、以演练读,使语言、情感与思善更加和谐。分角色读,情思交融。对话的故事文本,教师应充分利用分角色读,把学生引入童话的角色中去,从语言、情感、思想的交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分角色朗读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能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应是实在的,严肃地、认真地阅读。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阅读理解,学生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自然地朗读、自然的表演、自然地流露。同时,台下的同学才能观察出朗读同学的水平,体验情感的态度。扮角色读,读中悟情。所谓扮演的角色是让学生进入情境,把童话中人物的情感在自己的朗读中精彩表现出来,有效整合情感来读。范朗读,以情传情。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示范读更为重要。老师应以生动活泼、充满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调,给儿童示范读,充分展示语言的童话背后的美丽和蕴含的情感,吸引学生进入一个童话故事。让他们就可以感受到老师亲切地阅读文章的情感态度,以情感激发想象。
  (三)合作表演,体验形象美
  童话剧,就是儿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然后演绎出故事的情节,在此过程中,体验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学生可以注重童话故事的关键内容。在表演中感悟,在感悟中表演。其形式自由,方法灵活,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上能起到发扬学生个性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例如,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这个故事可以分三个角色分别扮演“外婆”“小红帽”“大灰狼”,老师可以请学生着重表演“小红帽”去看望外婆的路上的心理特点演绎出来,还有“大灰狼”怎么吃了“小红帽”的过程展示出来。在这个时候,在教室里似乎已经成了大剧场,每个学生在观看表演的时候,体验童话的主人公的真情实感。
  二、以“自由表达”为宗旨,体验创编童话的乐趣
  小学生思维发展处于想象力“敏感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或为文中的主人公打抱不平,或对其行为有疑义,或期待故事的发展,他们常常有二种改变故事结局或续编故事的愿望。在讲述童话故事时,也经常加入很多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椐学生的这些特点,抓住教学契机,让他们续编、改编童话故事或独立创作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一)根据课文内容续写童话
  许多童话的结尾言已尽,意未尽,于是我们可让学生展开大胆的想象,顺着课文的思路继续写下去。阅读了《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思考皇帝挺着大肚子骄傲地完成了这次游行大典,回到皇宫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阅读了《龟兔赛跑》之后,试着让孩子续写《新龟兔赛跑》,发挥强大的想象力,编写乌龟和兔子之间有趣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故事的内容其实就是孩子们自己思想言行的真实反映。
  (二)根据童话内容改编故事结局
  我曾经改编过一些很好笑的童话故事续集,例如乌龟在赛跑中跑赢了兔子,变得很骄傲,结果兔子不服气,和乌龟再次约好一起比赛,这次比的是游泳,原本乌龟以为赢定了,结果兔子找来鳄鱼帮忙,站在鳄鱼的背上比乌龟更早游到了对岸,骄傲的乌龟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孩子们读后,深受启发,也萌发了改编童话故事的兴致。陆续改编了《青蛙王子》和《美人鱼》的故事,他们为美人鱼和王子安排了一个历经磨难终于得到团聚的大团圆结局,让人赞不绝口。
  (三)联系生活、大胆想象,构筑趣味童话
  以童话续编为起点和铺垫,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地让孩子们自己编写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让他们以现实生活为蓝本,以教材为依托,不受客观中的“不可能”的限制和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心灵在童话世界里自由地翱翔,完全地释放他们的童真,真正体会创作的乐趣。如一位同学在《笨笨熊换脑袋》的童话故事中写到的心高气傲的印小猴就是班上的印皓吉,聪明伶俐的马小猴就是体育委员马超,成绩优异、为人谦和的王小鸭就是王文琦。这些角色都有其生活的原型,这个创作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这样的故事其实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同学们乐于动笔,读来也亲切有趣。
  总而言之,童话用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情节和形象、充满趣味的语言为儿童展现了一个美妙的幻想世界,愉悦了他们的心灵,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培养他们美好的情感。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