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 钟泽荣

【机构】 (广西陆川中学)


【正文】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生物课中,每个概念的形成、每条规律的发现,无不有赖于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同时,实验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离开了生物实验就没有生物学的发展。所以生物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教育功能也是丰富的、不容忽视的。完成一个实验,是对学生的能力、心理、意志品质的全面锻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会,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和崇尚科学、崇尚理性、崇尚实践、追求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调研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主要途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科学方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影响实验教学的因素
  1、教师的原因:
  (1)教师不愿开展实验教学,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一方面教师认为做实验花费时间,影响课程进度,实验占用时间过多,考试又不考操作。另一方面,认为简单实验现象普遍存在,不必做;复杂实验,准备起来费时,不愿多用时间准备。
  (2)教师不愿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只是讲实验,照本宣科,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化,影响实验开展。
  (3)教师本身的实验素质不高。部分教师实验技能、实验技巧、设计实验能力不强。
  2、学生的原因: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认为实验费时,考试又不考动手操作,不愿做实验。少部分学生怕实验失败,操作时胆小、紧张、怕做实验。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成功,享受不到成功的快乐,对实验失去兴趣。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创新素质很有必要。
  二、对解决实验教学困难的建议
  一堂好课应该能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善学、乐学”的境界。要上好实验课教师要做到:
  1.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①建立正确的人才观。②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③建立全新的教育观,即要促进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2、规范实验演示环节。实验演示是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进行生物教学的有效手段。实验演示能够直接地展示生物理论知识,让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也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学生学习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规范性。因此,针对实验演示的具体操作来看,教师要重点注意把握这些问题:实验演示的内容要结合相应的教训内容;突出学生的观察和感知力的培养;要强调实验演示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具体的演示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具体而言,优化和规范实验演示教学的策略包括:第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实验的重点与难点,要求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实验的重点进行反复演示,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第二,初中生物教师自身的实验操作要规范。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操作规范,清楚正确地演示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认识和掌握,并且要主动地讲解相关的操作要领。
  3.加强教学研究。教师要搞好课题研究,多听课、多评课,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满怀信心地“穿新鞋探新路”,从“教师更好地教”转变成“为学生更好地学”。
  4.利用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将实验作业由习题转变为问题讨论、问题设计、问题解决,充分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建立生物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模式 
  模式一: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式。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实验、收集数据——小组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教师点评后提出问题——学生再根据实验探索解决问题。该模式把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变实验课由教师讲解、演示实验步骤,学生只是去模仿为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使其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学生用自己的“做”来实现最终的“想”。这种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这种模式适合测量型、验证型实验,
  模式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式。提出研究的问题——引出猜想——设计实验选择方案——分组探究定性研究——分析实验数据论证结论——课堂小结。这一教学模式把教材中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要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进行猜想、小组讨论、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小组探究等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新授《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研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等。学生尽管自己动手实验的时间有限,但设计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经历了不断思考的过程,学生学会了面对多个选择的时候要如何去正确抉择。这节课学生动用手、脑、口的机会很多,让学生体验了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般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模式三:课外实验探究式。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己体验实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解释现象。要求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测量、体验、收集数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探索规律的热情。教师布置任务,各小组课下自行设计方案、选择器材,实验研究,课上展示方案、师生共同讨论。
  模式四:课题研讨式。教师设置多个实验课题——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申报——小组查资料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课题——收集数据——研讨课题——写出研究报告——小组展示——小组评价——年级报告会——教师点评——成绩评定。这一模式,对学生的评价,要看学生是否能提出新的有意义的问题,对课题的分析是否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所用的资料有多少是学生自己收集的,是否用到了课堂上、课本中没有学过的知识,对课题是否做了定量分析等,课题研究模式旨在通过学生全程参与,从中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一般一个学期完成一个课题即可。
  模式五: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最突出的优势在于需要的器材简单,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同时能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体会到实验的乐趣所在。例如,制作细胞模型、自己配制饮料等等,这些实验能够让学生在欢乐学习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和操作技能。第二,科技小发明。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废物利用,制作一些有用美观的工艺品。通过参与制作科技小发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客观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教学的核心特征在于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从中体会到实验所包含的生物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小制作、小发明评比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精神。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强化生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不仅生物实验课上开展实验教学,而且还要把实验教学贯穿于整个生物教学过程中,创造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启迪学生思维。生物教师要将生物实验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将生物实验转化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极好的途径。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也必将意识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要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的广泛性和科学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渴望和好奇心,并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强化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采取有效科学的策略,让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