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学“社会化学习”教学之感悟
【作者】 薛 飞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武当路小学)
【正文】2021年8月18日-20日,我参加了张启华老师的关于“社会化学习”教学模式的线上培训。它与“小组合作学习”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社会化学习”更加注重了“共学”和“社会化”。“社会化学习”最大的特点是学生主动学习,互帮共助,荣损共担,齐头并进,共同提高的“捆绑式”学习方式。对提高整体教学成绩具有更高的价值。
一、社会化学习的意义
从一次别样的深度课堂观察,张老师请了48名老师一一对应48名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传统的一节课中学生做了什么。结果大多数学生听的多,而“经历”“做”和“说”的时间不够。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恰恰让学通过“当老师”、“做”和“说”等环节,两周后留存的学习内容占比最多。可是,常规课堂恰恰在这三方面不占优势。学生认认真真的听完课后表现的“一脸懵圈”。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学习
首先是学科育人的内在诉求。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立德树人,作为人这个个体具有个性和社会性,其中个性包含了人的能力、品格等;社会性主要有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能力等。而学科育人的学科素养反过来影响人的能力、品格,也就是人的个性。俗话说,当你遇到了情商高和智商高的人的时候,能让你走的更远的还是情商高的人。
其次是学习心里的时代发展。就像常规教学中的教学口令或者敲黑板一样,发令后学生就会主动要求自己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出需要听或看的动作,这就是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地域文化,法制要求,约定俗成等的社会建构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是课堂改革的现实选择。现在的课堂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小组合作共学能做到;常规课堂中会的懒得听了老师要求规规矩矩的坐着,学生难受。没有听懂的时不时思想开小差,或者似懂非懂的,皱着眉头也难受。所以,要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优化有深度,学生能够歌曲所需也只有小组合作共学能做到。这就需要促进联结,小组间互相交流,组员教会同伴,促进学生生生间的互动,逐渐形成社会素养,从而发展学生的人品和学科素养。
三、怎样构建社会化学习
社会化学习是学习者再社会化文化环境中通过充分的社会互动,促发、优化学习者社会化进程,发展社会化学习者社会素养的社会活动。
数学社会化学习分为预备学习、团队共学、质疑深化、评价反思四大板块儿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课堂学习体系。预备学习围绕解读目标,独立研究,多元支持和提出问题来开展。团队共学按照确认目标,有序交流,相互支持和组内过关四个不住开展,而且这个过程老师是不参与其中的,完全由小组内各个成员互相学习完成学习的目标。质疑深化是关键拓展提升环节,也是不容易解决的环节,主要是小组提问,生生答疑,教师深化,形成结构。小组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让你啼笑皆非、哭笑不得,让老师无法回答。这个环节根据时间和问题的意义选择性的认怂,以保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在评价反思板块儿,通过当堂检测,目标比照,团队反思和教师展望几个环节结束整节课堂教学。在这四大板块儿中,预备学习是需要在课外完成的。其它三个板块儿需要在课堂内完成,时间大约为20+15+5分配,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调整。
四、个人感悟
社会化学习和生本教育、尝试教育等教学模式有很多互通之处。社会化学习模式把家长喜欢的重分数的常规课堂的单纯的学科教育和真正的育人(个性品质和学科素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弊端。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家情怀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全面育人。
实施社会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学意识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组,示范引领,长期训练。老师要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学习单,一定要抓准每节课要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不能有缺漏,否则不好弥补。作业问题:作业批改方式要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确定出家长和主管部门认可的作业评价方式。
“社会化学习”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的思想感情。我的学习任重道远,将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领会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促进我的教学。
一、社会化学习的意义
从一次别样的深度课堂观察,张老师请了48名老师一一对应48名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传统的一节课中学生做了什么。结果大多数学生听的多,而“经历”“做”和“说”的时间不够。根据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恰恰让学通过“当老师”、“做”和“说”等环节,两周后留存的学习内容占比最多。可是,常规课堂恰恰在这三方面不占优势。学生认认真真的听完课后表现的“一脸懵圈”。所以,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化学习
首先是学科育人的内在诉求。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立德树人,作为人这个个体具有个性和社会性,其中个性包含了人的能力、品格等;社会性主要有社会性情感,社会性能力等。而学科育人的学科素养反过来影响人的能力、品格,也就是人的个性。俗话说,当你遇到了情商高和智商高的人的时候,能让你走的更远的还是情商高的人。
其次是学习心里的时代发展。就像常规教学中的教学口令或者敲黑板一样,发令后学生就会主动要求自己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出需要听或看的动作,这就是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和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影响,地域文化,法制要求,约定俗成等的社会建构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是课堂改革的现实选择。现在的课堂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小组合作共学能做到;常规课堂中会的懒得听了老师要求规规矩矩的坐着,学生难受。没有听懂的时不时思想开小差,或者似懂非懂的,皱着眉头也难受。所以,要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优化有深度,学生能够歌曲所需也只有小组合作共学能做到。这就需要促进联结,小组间互相交流,组员教会同伴,促进学生生生间的互动,逐渐形成社会素养,从而发展学生的人品和学科素养。
三、怎样构建社会化学习
社会化学习是学习者再社会化文化环境中通过充分的社会互动,促发、优化学习者社会化进程,发展社会化学习者社会素养的社会活动。
数学社会化学习分为预备学习、团队共学、质疑深化、评价反思四大板块儿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学课堂学习体系。预备学习围绕解读目标,独立研究,多元支持和提出问题来开展。团队共学按照确认目标,有序交流,相互支持和组内过关四个不住开展,而且这个过程老师是不参与其中的,完全由小组内各个成员互相学习完成学习的目标。质疑深化是关键拓展提升环节,也是不容易解决的环节,主要是小组提问,生生答疑,教师深化,形成结构。小组提出的问题,有可能让你啼笑皆非、哭笑不得,让老师无法回答。这个环节根据时间和问题的意义选择性的认怂,以保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最后在评价反思板块儿,通过当堂检测,目标比照,团队反思和教师展望几个环节结束整节课堂教学。在这四大板块儿中,预备学习是需要在课外完成的。其它三个板块儿需要在课堂内完成,时间大约为20+15+5分配,根据学习的内容适当调整。
四、个人感悟
社会化学习和生本教育、尝试教育等教学模式有很多互通之处。社会化学习模式把家长喜欢的重分数的常规课堂的单纯的学科教育和真正的育人(个性品质和学科素养)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弊端。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家情怀和人文素养。真正做到全面育人。
实施社会化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共学意识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科学分组,示范引领,长期训练。老师要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学习单,一定要抓准每节课要学习的重点知识点,不能有缺漏,否则不好弥补。作业问题:作业批改方式要与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沟通,确定出家长和主管部门认可的作业评价方式。
“社会化学习”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的思想感情。我的学习任重道远,将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领会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方式,促进我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