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尊重学生,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作者】 文启湘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第三完全小学)
【正文】前几天,突然收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很疑惑的接听了电话。“喂,文老师吗?您还记得我吗,我是您的学生小泉啊”。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张多年不见的面容,思绪不由地回到我刚毕业时的情景……
多年前,刚从师范校毕业的我被分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同时执教语文课程。开学报名时,一个比同龄人大的孩子跑到我面前报名,而学生名册中并没有这个孩子,经了解,原来他本应该上六年级,但是由于成绩差,纪律不好,五年级中途被原班老师劝退,现在只能插入五年级读书。认识的老师悄悄告诉我,这个孩子非常顽劣,不好管理,学习成绩也不好,不要收他,我思考了一会儿,决定把他留在我们的班上。
开学后,安排座位,小泉个子较高,我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一位女生与他同桌。一周过后,他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我暗自高兴,还以为他改好了。但是从第二周开始……
体育课结束,一群男孩子就跑来找我。“文老师,小泉和别人打架了”。原来在玩耍时,不小心把球打在小泉身上,小泉就出手打人。
午自习后,班干部来给我说“小泉把同桌女生惹哭了”。他把一条蜈蚣放在同桌的文具盒中,女生被突然出现的虫子吓哭了。
年轻的数学女老师安排的作业,他最先不好好的完成,到后面不交,最后发展到不做。数学老师要我好好教育小泉。
更甚的是,小泉还经常迟到,逃学。
……
这样的事,每个星期都会发生,我也是经常把小泉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给他讲道理,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个月不到,小泉已经成了班上的小霸王,再也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耍,大家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甚至连班上的上课老师都不喜欢他。
一天下午,体育老师来给我说,“你班的小泉上课集合完就不见了”。我赶紧把同学们找来询问情况,一位同学说,他看见小泉往学校男生宿舍后面去了。男生宿舍后面有一片树林,下午放学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散步和看书。我决定自己悄悄去找他。
沿着一条弯曲小路往树林深处走去,没有发现小泉的身影,经过一笼灌木丛时,闻到一股淡淡的烟草味,弯下腰发现灌木丛中有一个孩子在吸烟,正是小泉,他嘴上叼着一支香烟,还不时吐出一个烟圈,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我怔住了,一个小孩子现在就开始抽烟,长大以后还得了。
如何对小泉进行教育呢?
我决定叫小泉的父母来学校配合教育,第二天,小泉的父母来到了学校,我把小泉在学校的表现介绍给小泉的爸爸妈妈。妈妈是一个无文化的农村妇女,孩子平时也不怕她,她对孩子没有办法。爸爸听后,对我说“老师,你放心,我会揍他的”。我听了大吃一惊,立即对他说“你平时教育孩子就是这样教育的吗?以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小泉爸爸说“我家里的事情很忙,小泉又不听话,又爱惹麻烦,只有打了管得住几天,我一直都是这样管教的。”原来如此,小泉小小年纪就这么叛逆,与父母的教育有关。我对小泉的父母说:“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有自信,他才会进步。今后希望你们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不要一味打骂”。小泉父母听后说,一定配合老师,不无故打骂孩子,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把小泉带到寝室,摸了摸孩子的头,让他坐在我的对面,对他说“孩子,老师是尊重你的,我不会因为你身上的问题而不喜欢你。我看得出你很聪明,希望你今后能跟老师交个朋友,管不住自己时,能想一想产生的后果,或者告诉老师,老师给你想办法”。小泉使劲的向我点头,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水。
从那以后,我对小泉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与他约法三章,并安排同学监督,及时将小泉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其父母,询问小泉在家里的表现,督促小泉的爸爸妈妈经常与孩子沟通,带他出去玩耍,表扬他,鼓励他,我在学校里对小泉一点点改变都提出表扬,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老师同学到我这里告状的少了。他不在欺负同学了,不在做恶作剧了,不在无故迟到、缺课了。在家访中我得知,小泉不仅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已经是家里的得力小助手了,还经常给爸爸妈妈摆谈学校里的事情,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很融洽。
小泉爱劳动,我发现班上脏的、累的事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是一种好品质。有一天,我在班会课对全体同学说,让小泉担任劳动委员,其余同学都同意,小泉也开心地答应了。说实在的,他真是一个称职的劳动委员,每天自己带头把班上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劳动时他还帮助其他同学。我在班上表扬他,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要这么尽力。
一学期下来,小泉改变了顽劣的习性,不在是班上的“小霸王”,成绩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由原来的不及格变成期末试卷上的75分。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交往,他也更加自信。
教育孩子,要尊重他。掌握孩子的心理,及时鼓励和表扬,真心与孩子交朋友,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让孩子自信,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
多年前,刚从师范校毕业的我被分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同时执教语文课程。开学报名时,一个比同龄人大的孩子跑到我面前报名,而学生名册中并没有这个孩子,经了解,原来他本应该上六年级,但是由于成绩差,纪律不好,五年级中途被原班老师劝退,现在只能插入五年级读书。认识的老师悄悄告诉我,这个孩子非常顽劣,不好管理,学习成绩也不好,不要收他,我思考了一会儿,决定把他留在我们的班上。
开学后,安排座位,小泉个子较高,我把他安排在最后一排,一位女生与他同桌。一周过后,他并没有什么不良反应,我暗自高兴,还以为他改好了。但是从第二周开始……
体育课结束,一群男孩子就跑来找我。“文老师,小泉和别人打架了”。原来在玩耍时,不小心把球打在小泉身上,小泉就出手打人。
午自习后,班干部来给我说“小泉把同桌女生惹哭了”。他把一条蜈蚣放在同桌的文具盒中,女生被突然出现的虫子吓哭了。
年轻的数学女老师安排的作业,他最先不好好的完成,到后面不交,最后发展到不做。数学老师要我好好教育小泉。
更甚的是,小泉还经常迟到,逃学。
……
这样的事,每个星期都会发生,我也是经常把小泉叫到办公室进行教育,给他讲道理,可是效果并不明显。一个月不到,小泉已经成了班上的小霸王,再也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耍,大家都有意无意地躲着他,甚至连班上的上课老师都不喜欢他。
一天下午,体育老师来给我说,“你班的小泉上课集合完就不见了”。我赶紧把同学们找来询问情况,一位同学说,他看见小泉往学校男生宿舍后面去了。男生宿舍后面有一片树林,下午放学后,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到那里去散步和看书。我决定自己悄悄去找他。
沿着一条弯曲小路往树林深处走去,没有发现小泉的身影,经过一笼灌木丛时,闻到一股淡淡的烟草味,弯下腰发现灌木丛中有一个孩子在吸烟,正是小泉,他嘴上叼着一支香烟,还不时吐出一个烟圈,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我怔住了,一个小孩子现在就开始抽烟,长大以后还得了。
如何对小泉进行教育呢?
我决定叫小泉的父母来学校配合教育,第二天,小泉的父母来到了学校,我把小泉在学校的表现介绍给小泉的爸爸妈妈。妈妈是一个无文化的农村妇女,孩子平时也不怕她,她对孩子没有办法。爸爸听后,对我说“老师,你放心,我会揍他的”。我听了大吃一惊,立即对他说“你平时教育孩子就是这样教育的吗?以打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小泉爸爸说“我家里的事情很忙,小泉又不听话,又爱惹麻烦,只有打了管得住几天,我一直都是这样管教的。”原来如此,小泉小小年纪就这么叛逆,与父母的教育有关。我对小泉的父母说:“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他,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有自信,他才会进步。今后希望你们多和孩子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不要一味打骂”。小泉父母听后说,一定配合老师,不无故打骂孩子,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把小泉带到寝室,摸了摸孩子的头,让他坐在我的对面,对他说“孩子,老师是尊重你的,我不会因为你身上的问题而不喜欢你。我看得出你很聪明,希望你今后能跟老师交个朋友,管不住自己时,能想一想产生的后果,或者告诉老师,老师给你想办法”。小泉使劲的向我点头,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着晶莹的泪水。
从那以后,我对小泉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与他约法三章,并安排同学监督,及时将小泉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其父母,询问小泉在家里的表现,督促小泉的爸爸妈妈经常与孩子沟通,带他出去玩耍,表扬他,鼓励他,我在学校里对小泉一点点改变都提出表扬,一个月下来,我发现老师同学到我这里告状的少了。他不在欺负同学了,不在做恶作剧了,不在无故迟到、缺课了。在家访中我得知,小泉不仅能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已经是家里的得力小助手了,还经常给爸爸妈妈摆谈学校里的事情,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很融洽。
小泉爱劳动,我发现班上脏的、累的事情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是一种好品质。有一天,我在班会课对全体同学说,让小泉担任劳动委员,其余同学都同意,小泉也开心地答应了。说实在的,他真是一个称职的劳动委员,每天自己带头把班上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劳动时他还帮助其他同学。我在班上表扬他,希望他在学习上也要这么尽力。
一学期下来,小泉改变了顽劣的习性,不在是班上的“小霸王”,成绩也取得了巨大进步,由原来的不及格变成期末试卷上的75分。其他同学也愿意跟他交往,他也更加自信。
教育孩子,要尊重他。掌握孩子的心理,及时鼓励和表扬,真心与孩子交朋友,拉进心与心的距离,让孩子自信,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我们的教育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