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作者】 何清碧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正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发挥计算机储存信息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利用因特网,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网上交流,培养信息能力;以计算机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阅读教学;交流;探究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然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何不失时机地把CAI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这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因为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教学时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如在教学难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合体字拆成两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设计画面“让小朋友手拿其中的一部件,以找朋友的方式,让两部分拉拉手,碰碰头,结合在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会记忆深刻。更妙的是,在指导学生学习那些象形字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它们形象的演变,并把这些象形字结合在一起,编成了故事,让学生边看演示的课件,边听老师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学生也把这些象形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三、利用网络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网上交流,培养信息能力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怎样与老师交流?怎样与同学交流呢?在英特网环境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如:我教完《才能来自勤奋》一课后,我想知道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从小立志,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离开母校前我将留下些什么?让有条件的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晚上纷纷在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不少学生给我发E-mail,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性或指导性的评语,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老师这种“热线服务”,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四、以计算机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计算机还能展示清晰的脉络(如写《雨中情》:遇雨—送伞—雨中行—雨中情),有利于学生认知,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还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当同学在输入作文或计算机操作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能者为师,共同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信息技术参与作文教学,革新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比如有些作文任务不必让学生当堂完成,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实地调查访问,可以浏览网络资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
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效刚、王天华《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2.5-7;
[2]龚道敏《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0.12—20;
[3]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期。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阅读教学;交流;探究
随着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进入课堂教学己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儿童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内外的运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的特点,激发阅读欲望
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真正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
然而,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气氛,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生动高效,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何不失时机地把CAI优势激发起来的学习兴趣及时诱导到研读文字教材上来,诱发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愿望呢?为了突破这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加强导向、调控作用,结合画面形象适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研读原文,高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获取知识开辟了更宽的道路。因为多媒体CAI课件是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强化教育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设计,为充分利用计算机硬件资源,尽量发挥软件的表现手法而编写的。教学时CAI课件为主要信息传输源,它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的特点,起到了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如在教学难字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合体字拆成两部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设计画面“让小朋友手拿其中的一部件,以找朋友的方式,让两部分拉拉手,碰碰头,结合在一起。”学生既感兴趣,又会记忆深刻。更妙的是,在指导学生学习那些象形字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出它们形象的演变,并把这些象形字结合在一起,编成了故事,让学生边看演示的课件,边听老师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学生也把这些象形字牢牢记在了心里。
三、利用网络信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网上交流,培养信息能力
语文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某种感受,怎样与老师交流?怎样与同学交流呢?在英特网环境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瞬间传递给对方,也可瞬间得到对方的指导和帮助。如:我教完《才能来自勤奋》一课后,我想知道李时珍、爱迪生、爱因斯坦从小立志,刻苦学习的精神对学生到底有多大的影响,我为学生留了一个家庭作业:离开母校前我将留下些什么?让有条件的学生给老师发电子邮件,与老师交流感情。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深刻而真实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而在网上则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家里有电脑的学生晚上纷纷在机上抒发自己的感想和愿望,不少学生给我发E-mail,我针对不同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性或指导性的评语,在网上与学生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老师这种“热线服务”,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学生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及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等。
四、以计算机为学习工具,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计算机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写作素材。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了学生“无米下炊”的难题。计算机还能展示清晰的脉络(如写《雨中情》:遇雨—送伞—雨中行—雨中情),有利于学生认知,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还能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为了写好作文,通过查看资料(图片、文字等),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作文评议时,通过网络的传送,使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来为别人的文章进行评改,如文章好在哪里,哪些地方需要添加或删除,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而且评改后计算机上不留任何痕迹。当同学在输入作文或计算机操作遇到难题时,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能者为师,共同享受克服困难后的喜悦,有利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信息技术参与作文教学,革新了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比如有些作文任务不必让学生当堂完成,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实地调查访问,可以浏览网络资料,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
随着人类对计算机及网络的不断开发、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计算机及网络有着较强的视听感染能力和非线性的快速交互功能,较好地避免了教师教学中的局限性,它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效刚、王天华《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2.5-7;
[2]龚道敏《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电化教育研究》.2000.12—20;
[3]蔡祖泉:《试论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的作用》《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