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策略
【作者】 左 燚
【机构】 (广西柳州市钢一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发展,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视。生命观念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素养,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实验探究、设问引导、社会实践等活动,在统领知识教学、发展学科思维、促进观念建构、丰富活动体验的过程中,使其认识生命,培养生命观念素养。本文制定了有效养成路径。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关键词,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增强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和把握,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发展。
1、实行情境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习生物知识相得益彰,对于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大有裨益。生命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真实的生活环境,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中,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不断互动最终形成。真实情境教学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参与度高、学习自主性强。在情境的设置上,可以选取时事热点和社会话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再将生物学问题贯穿于情境中,让学生运用生命观念分析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再由教师评价和引导,使学生对自身的生命观念有更清晰的认知和行动方向。
2、通过教学赫帮助学生倾生命
体验式教学策略是指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场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在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机智全面和谐地发展。在生物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建构一些趣味性、探究性、易于开展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创造学生为主体的生物课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监控、指导并进行评价,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教材,可开展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观察类活动、调查类活动、制作手工或模型类活动、资料收集类活动、种植养殖类活动和主题宣传类活动等。
3、倡导探究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然而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拘泥于教室,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去探索、实践、感受交流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实验学科。面对抽象的,微观的生物知识,学生只有亲自上手去做,才能得到更多,更深的感悟。高中生物教学中,若有条件,应尽可能的开展探究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举办创作生物模型的比赛和预留课下关于制作生物模型任务的作业。在实验的选取上,应选取一些操作难度较小,现象较明确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易于培养学习自信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制作模型时,除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外,还可以提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4、课后作业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往往仅仅注重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引导学生完成体验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相对繁重,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当中往往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并没有探索生物学知识当中深层次的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布置一些具备思考价值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有关生物的相关知识内容。
5、巧用生物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观念意识
要了解真正意义上生命的意义,只学习书面上死板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生物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物与生命进行更深刻的探究,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发现生命奥秘的机会。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还能够使其对生命与自然产生更高的敬畏之心。在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能将重心完全放置于活动的进行上,还需要适时将话题引导回生物知识与生命理念上,进而促进生命素养理念渗透于活动之中。
6、教学反思
实验课是一个很好的亲身式的课程,也是我们生物学科不可或缺的课程,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这正与我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相符。实验课使同学之间更多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足之处是由于是实验课,课堂秩序稍微有点乱。通过“检测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实验,学生培养了节约和珍惜资源的好习惯,教师也不断地提醒强调,进行实验时务必要注意安全,学生也逐渐关注生命的后续发展,形成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和教师的授课水平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期间,广大生物教师要做好教育准备活动,着眼于时代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具体内容,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促使高中学生的生命观培养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松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养成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33):57.
[2]陈秀春.新时期高中生物课堂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J].高考,2020(27):46.
[3]涂锦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7.
[4]陈庆杰.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4):272.
[5]李国霜,何洋琴,王杨科.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4):22.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方案的下发落实,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逐渐成为了教学关键词,生命观念作为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成为了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为了全面增强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和把握,切实提升学习效率,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成长发展。
1、实行情境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生物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学习生物知识相得益彰,对于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解决现实问题大有裨益。生命观念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真实的生活环境,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学习中,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不断互动最终形成。真实情境教学利于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参与度高、学习自主性强。在情境的设置上,可以选取时事热点和社会话题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再将生物学问题贯穿于情境中,让学生运用生命观念分析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再由教师评价和引导,使学生对自身的生命观念有更清晰的认知和行动方向。
2、通过教学赫帮助学生倾生命
体验式教学策略是指基于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设适当的教学场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在情感体验。体验式教学策略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机智全面和谐地发展。在生物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一定的积极的作用。教师可在生物教学中建构一些趣味性、探究性、易于开展的活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创造学生为主体的生物课堂。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进行监控、指导并进行评价,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和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根据教材,可开展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观察类活动、调查类活动、制作手工或模型类活动、资料收集类活动、种植养殖类活动和主题宣传类活动等。
3、倡导探究教学,培养生命观念
学生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渠道是课堂教学,然而课堂教学并不是只拘泥于教室,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去,去探索、实践、感受交流生物学知识。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实验学科。面对抽象的,微观的生物知识,学生只有亲自上手去做,才能得到更多,更深的感悟。高中生物教学中,若有条件,应尽可能的开展探究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举办创作生物模型的比赛和预留课下关于制作生物模型任务的作业。在实验的选取上,应选取一些操作难度较小,现象较明确的实验,这样的实验易于培养学习自信和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制作模型时,除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外,还可以提升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4、课后作业中渗透生命教育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往往仅仅注重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没有引导学生完成体验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课后作业相对繁重,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当中往往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并没有探索生物学知识当中深层次的意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需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布置一些具备思考价值的课后作业,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还能够进一步的了解有关生物的相关知识内容。
5、巧用生物主题实践活动,强化生命观念意识
要了解真正意义上生命的意义,只学习书面上死板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才是真正地学到了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开展生物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物与生命进行更深刻的探究,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发现生命奥秘的机会。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的生物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还能够使其对生命与自然产生更高的敬畏之心。在进行主题实践活动时,教师不能将重心完全放置于活动的进行上,还需要适时将话题引导回生物知识与生命理念上,进而促进生命素养理念渗透于活动之中。
6、教学反思
实验课是一个很好的亲身式的课程,也是我们生物学科不可或缺的课程,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这正与我们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相符。实验课使同学之间更多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足之处是由于是实验课,课堂秩序稍微有点乱。通过“检测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实验,学生培养了节约和珍惜资源的好习惯,教师也不断地提醒强调,进行实验时务必要注意安全,学生也逐渐关注生命的后续发展,形成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结语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观念,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和教师的授课水平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期间,广大生物教师要做好教育准备活动,着眼于时代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具体内容,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促使高中学生的生命观培养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进行。
参考文献:
[1]刘松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养成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0(33):57.
[2]陈秀春.新时期高中生物课堂中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案[J].高考,2020(27):46.
[3]涂锦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57.
[4]陈庆杰.高中生物教学中生命观念的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9(4):272.
[5]李国霜,何洋琴,王杨科.生命观念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中学生物教学,2019(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