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分数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
【作者】 李显强
【机构】 (贵州省桐梓县松坎镇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许多学生容易混淆分数和除法的相关概念,并在分数大小规律方面存在认知偏差。本文分析了分数教学中所包括的数学基本思想,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供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分数教学;数学基本思想;渗透方法
1.分数教学中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分数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几乎随处可见,如:数形结合、类比和建模等思想。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知识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1.1数形结合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非常枯燥、生涩、抽象。其中,所涉及的分数知识让一些小学生无从下手,并且容易和除法知识混为一谈。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直观地体验,小学数学教材借助图例详细地展示了分数的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是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编排,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
1.2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是通过比较两类或两个不同的对象,从而总结两者的大小关系或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由于分数知识本来存在可比性,通过比较■和■的大小,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而从多个角度理解分数知识。
1.3建模思想
建模思想是另一个主要的数学基本思想,主要利用模型规律分析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在描述分数规律时,借助直观的现象和发展规律进行演示、阐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概念。通过数学模型表现出分数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相关数据展开联想,并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分数。
2.在分数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2.1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对概念和算理强化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深入解读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纳相关知识点,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分数与除法”相关内容时,应让学生掌握主要文本信息,然后将相关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将算式“3÷4”与“切蛋糕”结合起来。有关“切蛋糕”的生活情境,每个学生每年都经历好几次,能够快速产生直观反应。若单纯思考“除数”、“被除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枯燥生涩,将生活场景与数学模型a÷b=■(b≠0)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借助除法运算、分数表达出如何分蛋糕呢?借助图文信息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分数的概念,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分数与除法”图示
2.2合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借助数学基本思想,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数概念,并促使大家主动探索相关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那么大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列举出几个分数的应用例子吗?学生们会努力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关分数的“案例”,并能阐述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基本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将一个圆、一米线段、一个苹果均分为若干等份,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借助数形结合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
2.3以数学模型增强知识点的联系
构建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数知识点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如:分数是除法运算的重要表现形式。分数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师可以先分析分数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大家构建出知识链,从而形成系统的分数知识体系。
此外,讲解分数知识时应适当增加除法运算量,并让大家将此类计算与分数知识结合起来。借助数据和线段模型比对,以此判断计算结果与图例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仍以上图为例,学生可以将计算结果在图标线段中以“点”的形式标注出来。培养学生构建运算模型,能够熟练地掌握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将两者进行快速转换。
2.4重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讲解数学分数知识时会发现,为了提升小学生有关分数知识的记忆效果,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大量的计算,学生们会掌握不同类型的习题,并在潜意识里形成分数的运算逻辑,并能在实际问题中驾轻就熟。如果平时训练量不够,学生们就无法积累运算经验,对于数学规律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讲解分数相关知识时,应逐渐积累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并逐渐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体系。
例如:在比较■,■,■,■等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简化原始数据,得到如下结果,■=■,■=■,■=■,■=■,然后指导学生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主要是描述整个过程。讲解的学生,能够再次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倾听的学生则能更好地借鉴别人的经验。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渗透各种数学基本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分数概念和相关算理,还能更好的区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外,教学中融入数学基本思想,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严密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小学分数教学;数学基本思想;渗透方法
1.分数教学中包含的主要数学思想
在小学分数教学中,数学基本思想几乎随处可见,如:数形结合、类比和建模等思想。数学基本思想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数知识的前提条件。小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才能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
1.1数形结合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非常枯燥、生涩、抽象。其中,所涉及的分数知识让一些小学生无从下手,并且容易和除法知识混为一谈。为了让学生能得到更直观地体验,小学数学教材借助图例详细地展示了分数的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是基于数形结合思想的编排,即: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给小学生。
1.2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是通过比较两类或两个不同的对象,从而总结两者的大小关系或找出两者的相似点。由于分数知识本来存在可比性,通过比较■和■的大小,能够帮助小学生理解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进而从多个角度理解分数知识。
1.3建模思想
建模思想是另一个主要的数学基本思想,主要利用模型规律分析数据的客观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在描述分数规律时,借助直观的现象和发展规律进行演示、阐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概念。通过数学模型表现出分数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相关数据展开联想,并能够很好的理解和运用分数。
2.在分数教学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2.1认真解读教材内容,对概念和算理强化理解
小学数学教材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基础。深入解读教材内容,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归纳相关知识点,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奠定基础。例如:在讲解“分数与除法”相关内容时,应让学生掌握主要文本信息,然后将相关信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大家。结合下图,我们可以将算式“3÷4”与“切蛋糕”结合起来。有关“切蛋糕”的生活情境,每个学生每年都经历好几次,能够快速产生直观反应。若单纯思考“除数”、“被除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则枯燥生涩,将生活场景与数学模型a÷b=■(b≠0)结合起来,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借助除法运算、分数表达出如何分蛋糕呢?借助图文信息能够直观地展示出分数的概念,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分数与除法”图示
2.2合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借助数学基本思想,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分数概念,并促使大家主动探索相关知识,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知识。那么大家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列举出几个分数的应用例子吗?学生们会努力思考实际生活中有关分数的“案例”,并能阐述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借助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基本规律,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将一个圆、一米线段、一个苹果均分为若干等份,这些问题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借助数形结合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精神。
2.3以数学模型增强知识点的联系
构建数学模型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数知识点之间有明显的关联性,如:分数是除法运算的重要表现形式。分数教学过程中,要逐渐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师可以先分析分数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大家构建出知识链,从而形成系统的分数知识体系。
此外,讲解分数知识时应适当增加除法运算量,并让大家将此类计算与分数知识结合起来。借助数据和线段模型比对,以此判断计算结果与图例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仍以上图为例,学生可以将计算结果在图标线段中以“点”的形式标注出来。培养学生构建运算模型,能够熟练地掌握分数和除法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将两者进行快速转换。
2.4重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在讲解数学分数知识时会发现,为了提升小学生有关分数知识的记忆效果,都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借助大量的计算,学生们会掌握不同类型的习题,并在潜意识里形成分数的运算逻辑,并能在实际问题中驾轻就熟。如果平时训练量不够,学生们就无法积累运算经验,对于数学规律的认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因此,教师讲解分数相关知识时,应逐渐积累小学生的学习经验,并逐渐形成缜密的数学思维体系。
例如:在比较■,■,■,■等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简化原始数据,得到如下结果,■=■,■=■,■=■,■=■,然后指导学生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让学生讲解解题思路,主要是描述整个过程。讲解的学生,能够再次归纳总结自己的经验,倾听的学生则能更好地借鉴别人的经验。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中渗透各种数学基本思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分数概念和相关算理,还能更好的区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此外,教学中融入数学基本思想,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严密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