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挖掘与利用枣庄当地地域 文化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作者】 严允山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


【正文】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学生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与必备品质。由此,增强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目前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教育阶段需要教学人员充分挖掘并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制定出一套适用于学生的地域文化课程体系,从而更加充分地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文中作者将以枣庄地域文化开发为例,论述在小学阶段如何开发并利用枣庄地域文化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挖掘枣庄地域文化教育资源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在这里诞生的“北辛文化”是东夷文化的起源,更是至今为止黄淮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文化。另外,枣庄还是近代民族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中兴公司。从当地的人文风情来看,枣庄拥有丰富的煤资源,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当地人民也锻炼出务实质朴、豪放豁达且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我国不少无产阶级革命人士都曾在此留下革命脚步,如陈毅、罗荣桓等。另外,枣庄当地的地方戏“拉魂腔”也在2005年末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枣庄地域文化包含的民俗、地理、乡贤以及历史等知识是学校课本中少有触及的,因而,开发和利用枣庄地域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学习、探索枣庄文化知识,让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实践学习,了解乡土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独立学习、勤于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其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和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探索枣庄地域文化拓展性课程建设
  在枣庄当地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借助拓展性的课程开发,完成从理念到现实的转化。具有悠久历史的枣庄要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精神融入到办学理念中,建设课程体系时将“身正、品正、思正”和“能服务、能审美、能学习、能运动”作为学习目标,有效将课程建设与当地文化资源相结合,借助自然与人文等资源渗透,精简枣庄地域文化精髓,制定出以“枣庄文化”为主旨的课程体系。
  三、开发“枣庄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构建课程框架
  以上文中提到的“三正四能”教育理念为核心组织活动,以“寻枣庄之旅”作为活动的载体,充分结合学校的各项资源,参考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心理情况,通过综合实践的方式,开展学生们的研学活动。各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枣庄的文化古迹、民俗习惯开始,挑选三项研究主题,如革命志士、运河文化、民间艺术等。
  (二)广泛开展活动
  第一点,弘扬名人轶事。借助革命志士文化资源,宣传人文精神,发掘刘平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精神,学习他为了人民艰苦斗争的思想;学习尤民不畏艰险启动清军兵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通过这些让学生们了解革命人士的爱国之举,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第二点,探寻古迹,发展特色教育。借助历史古迹资源,带领学生了解枣庄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在假期和长辈一起走进名人故居,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艺术大师贺敬之、王学仲的故乡就在此。看一看台儿庄战役的旧址,身临其境感受前人的艰辛与苦难,进一步了解课本中的思想情感。在对雕塑、故居等拍摄时,带领学生对拍摄的素材进行分类,再以绘画、照片和板报等形式展开交流会。可以将枣庄当地的石雕作品带到课堂中作为美术课程教材,对学生小学现阶段的审美素养提高很有帮助,并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保护家乡特色民间艺术的情怀。
  第三点,学习民俗,实现耕读相伴。组织学生开展“民俗日”活动,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枣庄当地特色民间节日习俗制作手抄报,并上台和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民间习俗由来和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例如入暑时当地人民会喝羊汤,意为庆祝短暂的农闲期。让学生们知道农民生活的不易和劳作的辛苦。借助当地的美食文化资源,组织“品鉴家乡美食”的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制作家乡美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劳动的快乐,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懂得分享的美好品质。
  第四点,了解运河文化。枣庄运河文化是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枣庄地域文化的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找寻有关运河文化的史料书籍,带学生走进并了解运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展现出枣庄自身的魅力,提升家乡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做到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将其中精髓部分发扬出来。
  综上所述,在枣庄当地小学中引入地域文化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将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充分开发,将小学生的视野充分拓宽,也使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实践。枣庄独有的民风习俗、运河文化和革命志士等均引领学生们去追忆着历史深处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地教育部门应当更加积极探索枣庄特色地域文化资源,更加充分地将其引入课堂中,从而保障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充分提高。
  参考文献:
  [1]于庆南.利用地域文化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J].教育(周刊),2019(6):46-46.
  [2]张黛静,王燕,吴彦军.挖掘本地生物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生物教学,2020(12).
  [3]金一民.项目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探索[J].教育视界,2020(4):61-63.
  【备注】课题:基于枣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枣庄市社科联应用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LX202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