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7选3”选科工作

【作者】 张淑贞

【机构】 (浙江省浦江县第二中学)


【正文】摘 要:为了增加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体现生本价值,浙江新高考规定高中生可以自主选择3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本文试图从高校招生、学生个性发展、生涯教育和家校合作等各个方面,破解高中学生选科出现的各种问题。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选科
  浙江省新高考规定,高中生可以从7门学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自主选择3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即7选3)作为高考选考科目。如何指导学生选科,便成为高中学校工作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要使学生科学选科,必须着眼于高校招生要求和学生个性需求,做好学生生涯教育,发挥家校合作优势。
  一、明确高校招生要求,为学生选科提供依据
  首先,高中学校应深刻领会新高考改革一系列措施的进步意义,了解高考招生的新政策、新规定,熟悉大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招生要求等,并向学生及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宣讲。通过新高考政策的解读,使学生和家长意识到新高考选科与学生的学业、职业乃至人生理想之间的关系。高校选考科目要求更严格!从2020届考生开始,选考作为志愿填报及录取依据,从之前的“不限学科”、“三选一”、“二选一”、“必选一”四类再增加“必选二”、“必选三”(必须两门学科或三门学科都符合才能报考的专业限制)。
  其次,由于学生和家长自身条件的限制,高中学校应肩负起厘清高校专业对学生学科素养和能力品质要求的责任。随着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逐渐公布各专业的具体要求,如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等方面。例如,高校心理学专业会开设生理心理学,以让学生了解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因此对于那些想报考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较为完备的生物学知识也会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在高校明确选科限制后,高中学校不仅应告知学生和家长,必要时也应做出解释。
  二、加强选科指导,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首先,学校应配备专门的选科指导教师。选科指导教师应具备职业规划背景知识。其基本任务是与班主任合作,综合学生各学科的成绩,主持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发展倾向等方面的测查与分析,并根据高校的具体要求,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科指导方案。
  其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分类指导。一方面,不管何种层次的学生,指导其选科时一定要让他明确新高考选科的重要意义。指导成绩优异学生选科时应提醒其避免“田忌赛马”,注重高考选考科目与后续学业和职业生涯的联系。指导成绩稍差的学生选科时,要选择其优势学科,因为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是按比例划等级赋分的。因此,学生在选科时,主要要看自己这门学科的实力,与别人相比较有无优势,有多大优势。另一方面,应结合学生职业兴趣和学科兴趣,综合考量,从而确定学生的高考选考科目。
  三、及时进行生涯教育,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首先,选科意向调查,构筑学生探索自我的快捷通道
  根据以往经验,大部分高中生科目选择主要依据自己的学科成绩,并非是出于学科兴趣或学科潜能,也并非考虑到今后的专业发展或职业出路,这样情况下容易造成惯性思维或从众心理的选择。对此,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学生选考科目意向预调查,提前发现学生及家长的选科倾向。
  其次,学科兴趣测评,拓宽学生选科决策的信息参考
  学生如何理性判断自身的学科兴趣呢?选校生涯规划教育平台结合海量生涯规划理论与经验,独立研发上百万测试数据的学科效能测评、兴趣测评、性格测评、价值观测评,学校可以单位为集体申请一个测评入口,每个测试入口能够满足学校大批量同时测评需求,快速科学有效帮助学校评估学生的学科兴趣、专业倾向、职业倾向,以供学生选科决策做信息参考。 
  最后,生涯实践体验,丰富学生学科专业的价值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这就需要学生结合各高校的各专业大类对高中生选考科目有相应的要求,选择与自身兴趣和特长相吻合的选考科目与专业反向。但是,学生因其成长背景、发展速度不同,致使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学生需要基于自身需求的生涯体验活动以提高职业认识度。 
  四、家校合作,提供丰富的选考资源与信息,促进学生合理选考
  面对新高考,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其对学校和家长提出更高的要求。
  首先,学校应该深入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加快课程开发,积极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多种渠道了解新高考,从而正确理性地进行选考。学校要给高中生提供足够的选择项目,借助各种教学资源与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通过互联网、校园活动、班级活动、职业规划课程等帮助学生。同步更新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方面发掘学生自身优势,开发内在潜能。
  其次,家庭中的陪伴者与教育者也应充分了解新高考和社会发展趋势,了解孩子的兴趣及特长,关爱并引导孩子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面临选科的家长和同学切忌盲目跟风选择报名人数较多的传统热门科目。例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虽然覆盖专业面较广,但仅为大多数专业的必选科目之一,并不是必须选择不可。如果对于相关学科缺乏兴趣,或并不擅长,则并不用强制要求孩子选择。
  新高考背景下7选3选科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涉及到大学、社会、学校等的方方面面。它又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国家人才的建构。我们老师、家长和学生要密切配合,对政策的变化和学生自身变化进行长期关注。这样,才能为高中生选科、高考和未来打下一个更为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Z]. 2014,9.
  [2]李静.浙江省新高考科目改革的影响及其因应[J].教育与考试.2017(02):26-31
  [3]刘宝剑高中生选择高考科目的因素与务实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2):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