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的新思考

【作者】 董艳玲

【机构】 (河北省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正文】摘 要:电子信息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则是中职学校的重要专业之一。电子信息专业是与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一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过,职业学校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结合职业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议,以期能对职业学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学校;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培养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新经济环境下中职学校提出的创新实践要求,也是电子信息教育职业化教育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体系难以与现行经济制度和体系相应的发展趋势相适应,解决中职电子信息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中职电子信息专业教学的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为学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可以帮助中职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实现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加速我国中等职业院校专门化的建设,这是与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理念相符合的教育方法,也是深谙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高等电子信息专业专业人才需求的现实考量。
  一、改变教育方式,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
  对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视与中职院校电子信息教育的发展具有相似点,在新时期发展中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时间培养与教育这也可以体现出现行教育环境对于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相应层面。职业教育重视强化专业人才的基础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具有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的学生,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重视学生对学科内实践能力的掌握,特别是对电子信息化实践教学的学习,熟悉电子仪器的操作过程,进行模拟训练与实习。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对职业能力与素养的宣传和讲解,不断实现课堂教学在知识层面拓展方面的发展,逐步加大新形势下对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资源的改革,而同时也要重视传统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充分了解实践教学对于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实现的途径。
  二、创设全新的实习教学模式
  现代中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育要想改变过往对教学过程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种对知识进行一一解读的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案例或任务,同时明确具体的任务过程以及可能的重难点,比如在《电工基础》这一实习课程中,教师首先通过课本实例讲解电工工作的方法,对照示意图,明确相关的操作要点,在学生开始实践操作的时候要亲身指导,为了方便教学,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形成小组互助、任务式学习的氛围。
  同时,在全新的电子教材和网络信息化授课模式都已具备之后,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助于立体化教学方案的形成,具体而言,新授课的教学将不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而是要使学生在利用电脑和多媒体平台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的研究并得出一定的总结性成果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串讲和总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与大数据平台互联,针对某一具体课程如“电子线路分析”“电工基础知识”等进行检索,通过检索找到课程教学背景、技术应用、电子笔记、听说课堂等不同内容的网络资源,学生通过自学实现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再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讲解,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实习效果。
  三、利用校企合作进行实践培养,加速订单式培养模式形成
  校企合作的实践培养方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校企合作能够将校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结合,形成理论+实践的培养模式,在校内利用名师带班,提高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对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通过校外指导老师基于工作环境的实践技术指引,学生更好地完成了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对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实践模式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因而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将可以提升实践操作比例,以技能比赛等实际形式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形成职业能力,使得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很好地进入工作岗位。
  校企合作作为推进职业学校专业教育和课程教育的重要推手,旨在通过现实的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应用和工作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现实发展,完善其现实竞争力。
  同时,校企合作还定位于精品课程的开发、实用教学资源的交换,使得电子信息专业的中职毕业生能够提前感受到较为专业的电工环境,有助于培养其专业的工作态度和水准。比如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基本电路、电气化系统可能存在的问题,相关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技能的发展,使得学生正确理解电路故障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真正实现学有所用,用有所长。
  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工作还不能忘记制度以及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在重视电子信息专业名师的引进的同时要严格保证教学环境的纯粹和严谨的教学氛围,突出职业教育骨干的业务性和职业性。通过完善中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的实际实践过程中会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理论知识+能力培优双向发展的中职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这对于提升中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中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作为针对市场、服务经济建设的高等专业人才,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都必须做到同步,这体现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求。为此,实践教学的架构和教学模块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变,本文针对目前中职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相应问题进行研究,为全方面培养职业素质良好、职业能力高超的中职电子信息人才的实践教学架构和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了研究,旨在完善应用型中职电子信息人才的培养模式,为我国电子信息行业输送更多有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婷.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下),2019(6):52.
  [2]夏雨燕.中職电子“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探讨[J].名师在线,2020(13):113.
  [3]郭梅丽.中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通讯,2021(18):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