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作者】 黄 敏

【机构】 (四川省德昌中学)


【正文】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更加熟悉,也更有兴趣。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不断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时俱进,将多媒体的显著优势与化学实验的教学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使学生从实验中获取知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多媒体;运用;策略
  随着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广泛运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它可以利用其对文本、声音、图形、图象、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编制的系列教学课件,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为此,本文就多媒体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功效与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1、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功效
  1.1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习方式。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教师应深刻领会课本,尽可能用精练的语句启发学生。教师应从简单入手点拨、启发,使绝大多数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个定义、一个法则、一条性质或公理等。尽管学生概括不够准确,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或师生交流讨论补充。新课标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整体发展。现代化的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这个观念。中学教育培养的是新世纪的合格公民,无论他们以后是从事科研、艺术创造还是普通的劳动工作,都离不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任何创新都是一项艰苦的劳动,都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都需要交流、合作的团队精神。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这种精神,就教学和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和探讨,相互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1.2动态呈现,化解教学重难点。化学是一门较抽象的学科,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这也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宏观物质易于理解,宏观物质是微观粒子构成的,而微观粒子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微观粒子的不可感知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等静止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将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普遍表现出难以理解、似懂非懂的情况。这样的教学缺乏直观性与形象性,无法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媒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形象展示的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宏观动态地展现出来,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认识。学生有了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思考与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原子结构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H原子、O原子等原子结构直观、形象、立体、动态地呈现出来。这些将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粒子直观展示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学生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牢固,使得这一知识点得到了有效突破。
  1.3使用多媒体,强化化学试验。
  1.3.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成效。例如,粉尘的爆炸实验是在瞬间完成的,学生观察得不会太全面仔细。而通过动画模拟可以使学生观察爆炸发生的全过程。
  1.3.2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必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如一氧化碳的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号称“隐形杀手”。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浓硫酸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的危害;还可以使用VCD播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录像片,如易燃易爆知识及危害,等等。通过动画模拟并辅以教师引导,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毒性。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形成危险。而多媒体进入课堂,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只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1.3.3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示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增强感知,强化记忆。
  1.3.4模拟化学反应过程。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反应时分子分割成原子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氧化汞加热分解成氧气和汞的过程,汞原子和氧原子分开后再重新组合,使较笼统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
  2、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1明确多媒体运用的辅助地位。教学中,教师要摆正多媒体在课堂的地位和作用,它发挥的是辅助作用,而不是代替作用,教师千万不可把自己当成“放映员”,用多媒体手段作为“黑板搬家”,否则就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违背多媒体教学使用的初衷。正确做法是继续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之上,适当利用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难度的、较抽象的知识。
  2.2多媒体不能代替普通化学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可以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对不能用录像或其他视频来代替,因为用多媒体播放出的实验操作过程,远远没有课堂实验直观、生动、具有震撼性。因此,化学教师千万不能舍本取末,一味追逐时髦而忽视教学效果本身。最后,化学教师自身要具备一定的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因为化学课程不像其他文科课程一样,只要几张图片、几段声音就可以制作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它涉及大量仪器的绘制及一些实验过程的制作。如果教师没有这样的能力,制作出的课件就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2.3 多媒体在高中化学不同内容教学中要区别运用。
  2.3.1多媒体在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在事实性化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介绍物质的性质、用途以及与现实生活生产的联系,这类知识零散难记,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模型、实验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也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概念图,清晰地呈现各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例如,在讲“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时,教师可以呈现 O 2 的名片,向大家介绍它的基本情况:姓名为“氧气”,曾用名为“养气”,颜色“无色”,气味“无味”,状态“气体”,溶解性为“不易溶于水”,沸点“-183℃”,熔点“- 218℃”。然后开展“智勇大闯关”活动,利用多媒体呈现冲关要求和方案,第一关为水中藏身,要求“氧气要完全地藏身于蒸馏水中”,方案为“点燃酒精灯,制作带火星的木条,向盛有氧气的瓶中倒入一瓶蒸馏水,迅速塞好胶塞,振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能否复燃”,第二关为突出重围,要求“氧气采用向上走、向下走两种方法,在 20s 内大部分突出空气的包围,迅速走到瓶外”,这样,利用多媒体呈现学习任务,引入教师、学生、多媒体之间的交互,满足了学生探究学习的需求。
  2.3.2多媒体在理论性知识教学中的应用。理论性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能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与原理相关的具体实例,引领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再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合理把握呈现的时机,给予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展开联想,以实验揭示反应原理,促进概念的理解。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在讲“分子和原子”时,分子是一个微观粒子,学生看不到、摸不着,只能通过老师抽象的语言去感受。 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动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引领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也可以先告诉学生物质是由无数微小的粒子构成的,再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酒精倒入水中分子的分布。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象,有的学生画出分子是方的,有的学生画出分子是圆的;有的学生画出分子间是紧挨着的,有的学生画的分子有空隙;有的学生画的分子分布均匀,有的学生画的分子杂乱无章。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微观的分子放大,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分子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的认识。
  2.3.3多媒体在技能性化学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化学实验,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多重感官受到刺激。 有些实验危险性高、实验现象不明显、失败率较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微观放大,将瞬间的画面以慢镜头处理,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例如,在讲“燃烧与灭火”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烧不坏的手帕”,给学生的视觉带来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在今后的教学模式发展方向上会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因自身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充实的课堂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教学效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在了解和掌握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具有特色的和有效的教学课件,备出内容丰富、风格有趣、效果显著的教案,达到新课标下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丽芳.高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年
  [2]王立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