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学设计应围绕有效的课堂教学进行

【作者】 刘启瑞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思源实验学校)


【正文】摘 要:有效的物理教学设计,应当注意什么?如何评价一堂物理课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表达课堂的高效性?本文是我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些见解,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式;有效课堂;导学案;合作与交流
  一、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决定了教师能否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试想一个教师对这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不是很清楚,那他能设计出好的教学过程,能有好的教学思路吗?课堂教学实施肯定是“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能有好的教学效果吗?新的物理课程提倡三维教学目标的教学,从整个的教育过程来讲,每一堂课的教学都要注意这三维目标的落实。但是具体到每一节课中,由于每节课的内容、目的等不同,因此每节课在这三维目标所体现的程度也会不同,有些课可能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所占的比例大些,有些课可能过程和方法的目标所占的比例则会大些。一个好的设计者首先要明确这堂课重点的目标是什么,其次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到这一目标。比如关于“速度”课标中是这样要求的:“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仅就课标在知识层面的要求来看,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会在路程、时间、速度三个物理量中,由两个量求出第三个量,就可以说是达到了这一单元的基本目标。但是不同的学校的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二、要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落实
  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而同时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经历必要的过程,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虑这些因素。
  没有学习者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不可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习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活动、探究,在不断地与自己原有认知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去构建新的认知,才能达到对新事物的准确认识。这种认知不是外人强加的,是经过自己内化后形成的,是有生命力的。另外,学习者在这种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新的认识,同时也会逐渐地形成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对自己在与人交流、讨论、合作等过程中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说在新的物理教学设计和实施中一定要注意目标的确定和落实。
  三、课堂设计要符合实际 
  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教学,一是因为科学探究的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因为以往的教学机械式的讲解、操练太多了。但是不能不承认在初中每周2~3课时的情况下,要完成课程标准里所规定的内容,如果完全用七个要素都要体现的科学探究的教学,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实也是不必要的。因为有些内容在初中根本就不适合做实验,例如光速的问题,初中就不能做实验,也不必做实验,让学生知道光在传播中有一定的速度,其值为多少即可。例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光的传播》这节课时,首先指出,像灯能发光的这一类物体我们取名为光源,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学生回答:太阳、恒星、点燃的蜡烛、发光的水母、发光的螟火虫等。教师接着说:请学生们讨论,我们举的这些例子、这些光源能分成几类。在学生不知道分类标准、或者是分类方法,要学生讨论分类是不切合实际的。还是这节课,在讲光的传播时,提出光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要学生猜一下。这个问题在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所以这样的教学是不切合实际的。其实这节课重点要突出的要素是设计显现光的传播路径的实验方法。
  四、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循循渐进的原则。这里所说的“材”应该指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已经掌握或知道的知识内容;(2)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或者说认知能力;(3)将要实施的教学内容。在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或知道的知识内容和将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抓住知识序;根据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和学生认知时的心理特点,抓住学生的认知序;然后根据这两个序整合成一个教学序。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才是最有效的。
  五、方法多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习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对于某些内容,教师可以按历史的发展展开教学,使学生从前辈大师的工作中体会科学探究。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实施不同的探究方法,即使是同一内容也可以设计不同的探究方法。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促进学生的思维,要指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经历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六、要注意科学探究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区别
  (1)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思维活动;科学探究教学不仅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还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强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启发式教学的师生交流是单向的、目的是得出明确的结论;科学探究教学的师生的交流是双向的,而且还提倡生生交流,学生的猜想与实验设计是发散的。
  (3)启发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但是,两种教学方法都重视强调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可以认为科学探究活动是在启发式教学活动基础上的飞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