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六年级语文下册《那个星期天》一课的感悟
【作者】 丁开选
【机构】 (新疆石河子150团中学)
【正文】2021年3月24日,新的学期开始,我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不仅增添了新生力量,也有几位教学经验丰富的交流老师加入一五0团中学,学校为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同时也为了展示交流教师的风采,学校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和交流教师展示课活动。目的是搭建一个共同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学习平台。以此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我上的汇报课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散文,课文记述了母亲答应孩子出去玩,但是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课文大量运用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手法很好的刻画了孩子的内心变化,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好教材,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体会,明白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从而让学生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一、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描写来表达情感
作者在写“我”满怀期待的等待母亲的这段时光;作者是怎么体现“这段时光不好挨”;如何打发这段不好挨得时光的,“我”那焦急又兴奋的心理呢?作者主要抓住“跳房子、看云彩走、我蹲在地上用树枝拨弄蚁穴、坐在草丛里翻看画报”等事例,通过一连串的具体事例写来表达情感的,从而展示了“我”等待母亲买菜时一个人无聊、无奈的打发时间,这些具体的事例写出了“我”打发时间的情形,生动了表现了“我”的兴奋,等待焦急的心情。
二、运用环境描写,来体现作者的情感
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心情非常兴奋。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那是一个礼拜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我问学生:“昏暗下去仅仅是说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去吗?”学生通过阅读下文,可以知道是母亲答应带她出去,而爽约,孩子的心理从期待到失望委屈。接着我告诉学生作者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写孩子的心理变化的。这样抓住“昏暗”这个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学习习作方法,效果明显。“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鲜,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从光线“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变的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沮丧。
又如“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光线漫长而急遽”看似矛盾的词语体现了作者的执着盼望的心情。“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充分说明自己“孤独而惆怅”“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荒凉”指的是“我”内心的沮丧和失落。文中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变化。作者用光线和声音来衬托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无奈和悲伤。
三、通过内心独白,抓住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
本篇课文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点睛之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盼(激动)——焦急兴奋——失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四、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母亲看到我流下的眼泪,惊惶了。”从母亲的动作和语言中,可以看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可见她对我的怜爱。“我来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这段时光不好挨。“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心情的基本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文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从而让学生感受细腻而真挚的情感。作者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学了本文,学生体会了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我给出四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采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并口头描述,达到授人以渔、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并且要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这节课的设计和引导方式还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会在以后教学中通过再实践、再反思改进的。
我上的汇报课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散文,课文记述了母亲答应孩子出去玩,但是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课文大量运用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手法很好的刻画了孩子的内心变化,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好教材,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我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加以体会,明白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并能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从而让学生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一、通过具体事例,抓住动作描写来表达情感
作者在写“我”满怀期待的等待母亲的这段时光;作者是怎么体现“这段时光不好挨”;如何打发这段不好挨得时光的,“我”那焦急又兴奋的心理呢?作者主要抓住“跳房子、看云彩走、我蹲在地上用树枝拨弄蚁穴、坐在草丛里翻看画报”等事例,通过一连串的具体事例写来表达情感的,从而展示了“我”等待母亲买菜时一个人无聊、无奈的打发时间,这些具体的事例写出了“我”打发时间的情形,生动了表现了“我”的兴奋,等待焦急的心情。
二、运用环境描写,来体现作者的情感
课文中第三自然段“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这里通过天气、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我”的心情非常兴奋。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那是一个礼拜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我问学生:“昏暗下去仅仅是说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去吗?”学生通过阅读下文,可以知道是母亲答应带她出去,而爽约,孩子的心理从期待到失望委屈。接着我告诉学生作者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写孩子的心理变化的。这样抓住“昏暗”这个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学习习作方法,效果明显。“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鲜,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从光线“暗下去”“凉下去”“沉郁下去”实际上在写我的心情变的越来越失望、越来越沮丧。
又如“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光线漫长而急遽”看似矛盾的词语体现了作者的执着盼望的心情。“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充分说明自己“孤独而惆怅”“男孩儿蹲着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这里写出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在期望落空后的失望委屈。“荒凉”指的是“我”内心的沮丧和失落。文中作者把心情融于景物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变化。作者用光线和声音来衬托我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无奈和悲伤。
三、通过内心独白,抓住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
本篇课文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点睛之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盼(激动)——焦急兴奋——失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四、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达人物的情感
“母亲看到我流下的眼泪,惊惶了。”从母亲的动作和语言中,可以看出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试图来安慰我,可见她对我的怜爱。“我来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表现出“我”满怀期待的心情。“这段时光不好挨。“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追在母亲的腿底下”,“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这里写出了“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的焦急心情。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心情的基本方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物之中自然地表达情感。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文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从而让学生感受细腻而真挚的情感。作者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学了本文,学生体会了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我给出四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采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并口头描述,达到授人以渔、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认为,高年级的学生每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写的,并且要把学到的方法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这节课的设计和引导方式还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我会在以后教学中通过再实践、再反思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