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

【作者】 邱 波

【机构】 (广西百色西林县民族高中)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归根到底,其所探讨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探讨,已经广泛应用到实践,并且产生了一定的良好效果,有效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开展。本文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有效融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历史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接触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的同时,要对内容资源进行相应的挑选和甄别。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在提高信息素养的同时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其中,中学历史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开展了合理教学,获得了良好成效。那么,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现状怎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成效?这些问题都值得探讨。
  一、当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现状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有关于此的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多。通过文献分析和实际教学,不难看出当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现状呈现出总体良好的局面:信息技术有力促进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成效的进一步提升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践检验,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现出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成效。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当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方面仍旧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和发展。本文通过梳理,发现当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相融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对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关注度不够,未能充分运用微课希沃等新兴教学方式;第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史实与学生距离较远,且相关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出现学生学习兴趣低的情况,图片,纪录片等历史资料未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利用;第三,PPT课件设计、制作质量不高,直观教学开展不足;第四,相关教学软件利用度不高,教学效率受到影响;第五,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氛围有待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在此方面的作用未能得到发挥和利用。
  二、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立足实际,进行微课教学
  微课教学,在新近一段时间已经成为中学学科教学的新宠,其不仅是学科教学需要关注和运用的重要教学方式,更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相融合的有力“武器”。中学历史教学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微课教学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具体来讲,教师要从多个方面着眼,关注、了解学生的现实情况,教学的实然状态,重点关注微课教学的设计和开展,尤其是要精心制作微课视频,从多个层面出发,致力于微课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
  例如,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中,就借助微课,开展了教学活动,获得了理想效果。这一课时的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点,如郑和下西洋的原因,过程、影响﹑特点,对郑和的人物评价等。在微课设计阶段,我对学生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学生对于微课学习有着新的期待。
  (二)善用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料是教学知识点的重要承载体,很多带有浓重文化意味的图片,对于中学历史教学的顺利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图片,用以展示知识点,并善于使用相关历史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动机,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其导入和展示图片的功效,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提升中学历史教学效果。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就有效借助上述教学理念,开展了教学活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的教学,相对较为复杂,其不仅包括战争概况,《马关条约》内容、危害、造成的影响等知识点,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为了有效讲述相关知识点的间时,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我借助信息技术对相关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历史事实的图片资料进行了编辑和整理,并配备上了音乐,制作成短片,增强了整个教学设计的感染力。学生在观看图片后,对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危害有了更强烈的认知,进而增强了立志报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借助课件,强化直观教学
  教学活动的主要承载体,并善于制作富有创意的课件、图文并茂的课件,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强化直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件的制作质量进而提升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效果。
  例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中,就着眼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基础条件,根源,革命的过程、特点,最后革命的结果和巩固各个知识点,逐层进行了课件设计。我尽可能使用图片展示相关知识点,并配备相关文字,对相应的图片资料进行阐释,尝试更为清晰地体现直观教学,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会从图片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学生对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效果。
  (四)巧用软件,提升教学效率
  软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承载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要想实现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借助相关教学软件,尤其是要利用好软件自身所携带的各种功能,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师对软件的利用,不仅是简单的操作,更要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延展功能进行充分挖掘,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功效。同时,软件的利用要巧妙,不可全课程一直使用软件,而是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采取以软件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升中学历史教学的整体效率。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借助希沃授课助手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这一软件,是基于无线网络,实现移动终端与PC端互联互动的软件,其可实现课件演示、文件传输﹑实物拍照等。
  (五)强化互动,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之间的互动,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而言至关重要。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情况,对中学历史教学成效的提升造成了阻碍。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更需要良好课堂氛围,这一目标的实现,亦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营造良好的氛围,可成为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策略。
  三、结束语
  中学历史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延展了信息技术的开展范围,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融合,是实现双赢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探讨发现:只有运用有效策略,采取多元信息技术,注重历史教学特性,才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参考文献:
  [1]成姝丹.浅谈如何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0.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9):325-326
  [2]姜焕侠.引入新理念,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才智,2016(12):173-173
  [3]张百花.新课程背景下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0].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6):250-250
  [4]林凡.多点突破,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们.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29(1):133-134
  [5]黄运兴.探讨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5(5):43-43
  [6]覃建红.如何构建中学历史高效课堂初探.小作家选刊,2015(3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