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作者】 陈文书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马东小学)


【正文】  摘 要:为了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目标,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本文将从建构课堂评价新理念、建构课堂评价新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评价培训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评价   
  为了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改革目标,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构课堂评价新理念
  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使课程的改革目标真正得以落实[1]。要改变“以教师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首先教师需要更新观念,同时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这里主要提及的是“以学生为本”的评价观。“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重点强调教育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有个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到的“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主要是指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
  以学论教是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就是要求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它是以学生的学习、本身发展需要为基本的价值标准,反映教师的教,体现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为教生共同服务的,是为了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它强调评价主体、方式多元化,评价外部、内部人员共同参与;强调评价的诊断、激励、教育功能,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注重挖掘每个人的潜能,能用发展的眼光平等看待每一个变化中的个体,使其健康、愉快地成长。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与爱护,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需要融合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根本之上。
  二、建构课堂评价新机制
  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将以学论教的理念切实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的机制。首先,评价的内容要综合化,标准“多维分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同时拥有八种智能。但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条件、生活习惯、家庭背景和受教育水平各不相同,因而在课堂上呈现出多元的不均衡性[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具有的多元智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多维分层”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知识、技能、策略、情感、合作意识等)的评价。其次,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体差异。数学教学评价的着眼点是学生,要以全体学生的评价为出发点。然而,学生的个人潜能之间不但存着差异,而且在潜力发挥的程度上也不一样[3]。教师的评价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关注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起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再次,教师课堂评价的主体、方式多元化。即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到评价中,评价各个主体之间要加强互动,改变课堂教学中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被审”的状况;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将口头语评价、书面语评价及体态语评价等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评等多种的方法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发展的评价。最后,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智力飞速发展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在潜质、综合素质等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位学生,不轻言“放弃”那一位学生。
  三、提高教师专业的知识素养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对教师的评价影响极大。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学文化素质,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等相关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能帮助教师对学生、教学内容进行更为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迅速发展,教育科学也日新月异,教师还要主动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密切关注教育的相关发展趋势和研究动态,与时俱进,提高教育水平,更好地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
  四、加强教师专门的评价培训
  巧妙地运用评价,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是学生自主动脑、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4],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师的评价就必须具有数学本身简明扼要的特点。教师的评价要想做到快速、准确,就必须适时进行训练。如评价语言、评价方法、评价时机等训练,恰当地将口头言语评价与书面语评价、体态语评价有机结合,适时运用及时评价、延迟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价的真正价值。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评价是调控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在不断发展,但传统的以教师为本的评价理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具体存在着如下问题:评价内容、标准片面,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评价行为不恰当,只以成绩来衡量学生,看重优秀生,冷落“学困生”;评价多指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共性发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主体、方法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的评价效果差,过多地强调教师自身的作用,而忽视学生的发展。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受传统评价观念的制约,有评价机制不到位,也有教师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等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评价的存在的问题,倡导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就需要有新的评价观念的指引——“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以学论教。
  构建新的“以学生为本”的课堂评价机制,充分体现了新理念倡导的“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能有效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玲,徐文彬.新本质观下的课堂评价知识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5): 49-51.
  [2] 赵万江.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宁夏教育-教改探索,2006(6).
  [3] 李瑞敏.也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J].中国教师,2009(121):29-30.
  [4]居二顿.小学数学的教学评价[J].课堂内外,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