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作者】 牙政师
【机构】 (广西东兰县高级中学)
【正文】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中国历史教学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为了适应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需求而提出的,历史学科教学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渠道。文章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针对历史教学中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倡导、情感体验实现等环节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和解析,以促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人类发展历史规律的高度总结。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重视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够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新课改条件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充分提升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使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多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将核心素养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加快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将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通过史料素材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经过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朝代的更迭、变革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当今国际国内局势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关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中,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而且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能够看到历史演进发展背后的真实原因,能够意识到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来转移的,更不是所谓的神的意志。历史是客观的,历史上发生的每件事,历史上每个人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不可能更改。但是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传承的千百年时间里,很多历史信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都被以讹传讹了。甚至有些人会故意去发布一些不实的历史消息,或者对历史进行歪曲。在电子游戏领域,在网文小说领域,在影视剧领域,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环境等进行改编改写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往往给高中生带来一种错误的认知,形成误导。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历史教学的干扰。我们在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历史教学中,理应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的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意识,应该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不容随意亵渎、更改的。
2.2通过案例评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评价历史案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制度都曾经创造过辉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制度并存的现象及不同文明的差异。学生通过比较三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经济背景,得出结论:多种文明并存是历史的必然,各国的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它是当地政治、经济、地貌、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合作、交流的态度。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对比讨论,学生既培养了民族情结,又提高了国际意识。
2.3充分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逐渐成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内容,进而帮助学习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
2.4运用空间地图,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有着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构建历史时空观念才能准确理解史事。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间地图来指导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历史时空,从而认识历史规律。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分析感知历史的能力,形成专业学科核心素养。
2.5通过历史思辩讨论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历史教学中,我们不应该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生硬的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作为高中生,他们即将进入成年,在学习认知方面也逐渐有自己的主见,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更应该鼓励大家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鼓励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鼓励大家进行历史的思辩,形成多元化的认知。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纠正自己在思想观念中的误区和不足,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有新的体验,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这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和对历史学科的理性、辩证的态度。这对未来高中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发展、深造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有效学习历史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并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和解释历史知识背后的意义,以形成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优秀的品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奎.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8):281.
[2]刘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0(20):48.
关键词:历史学科;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是对人类发展历史规律的高度总结。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核心素养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让核心素养渗透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只有充分重视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才能够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新课改条件下对历史教学提出的教学目标,充分提升历史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历史课堂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在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对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方向,使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具有很多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促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将核心素养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可加快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促使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再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将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下的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1通过史料素材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历史的发展是一个经过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朝代的更迭、变革的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的冷战格局,当今国际国内局势的形成,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在关于历史学科的教育中,我们应当有一个客观而且严谨的态度,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能够看到历史演进发展背后的真实原因,能够意识到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以某个人的意志来转移的,更不是所谓的神的意志。历史是客观的,历史上发生的每件事,历史上每个人物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不可能更改。但是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人类历史不断发展传承的千百年时间里,很多历史信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真实情况都被以讹传讹了。甚至有些人会故意去发布一些不实的历史消息,或者对历史进行歪曲。在电子游戏领域,在网文小说领域,在影视剧领域,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历史环境等进行改编改写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情况往往给高中生带来一种错误的认知,形成误导。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是对历史教学的干扰。我们在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的历史教学中,理应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的严肃的态度和严谨的意识,应该让学生明白,历史是不容随意亵渎、更改的。
2.2通过案例评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评价历史案例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史实,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和家国情怀。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希腊民主制、古罗马的罗马法体系制度都曾经创造过辉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世界各国不同文明制度并存的现象及不同文明的差异。学生通过比较三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背景、经济背景,得出结论:多种文明并存是历史的必然,各国的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它是当地政治、经济、地貌、人文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保持一种开放、合作、交流的态度。通过对古代政治制度的对比讨论,学生既培养了民族情结,又提高了国际意识。
2.3充分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科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逐渐成为了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内容,进而帮助学习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第一次工业革命一章的有关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进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历史。
2.4运用空间地图,构建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事件发生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有着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构建历史时空观念才能准确理解史事。因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空间地图来指导学生感受特定的历史时间和历史时空,从而认识历史规律。这也正是现代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培养学生分析感知历史的能力,形成专业学科核心素养。
2.5通过历史思辩讨论渗透核心素养教育
历史教学中,我们不应该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生硬的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样。作为高中生,他们即将进入成年,在学习认知方面也逐渐有自己的主见,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对于这样的学生群体,我们更应该鼓励大家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鼓励大家提出各自的意见建议和想法,鼓励大家进行历史的思辩,形成多元化的认知。这可以帮助学生从深层次纠正自己在思想观念中的误区和不足,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思想观念方面有新的体验,新的视角,新的思维。这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需要,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和对历史学科的理性、辩证的态度。这对未来高中学生在历史方面的发展、深造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学生有效学习历史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立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并用辩证的思维分析和解释历史知识背后的意义,以形成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形成优秀的品质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奎.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8):281.
[2]刘娟.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20(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