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 魏伟华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148号沈家寨小学)
【正文】摘 要: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其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的基础阶段,让学生从阅读中接受并感悟传统文化,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前言: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循规蹈矩的进行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高效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生命素养,新型的阅读方式不断引进,在吸收传统文化有益部分的同时,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接受新鲜事物,增加知识储备,更有利于自身的语文学习。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产生信息交换,从而感同身受的去阅读,而现在仍处于应试教育的时代,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的话语权,这就使学生没有主动权去阅读,不能摆脱做题的目的真正的阅读,并且大多数语文阅读教学都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许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能大体了解文章的意思,就马上做题目,没有细细品味个中滋味的时间,题目做过了,这篇文章的阅读也就结束了,并没有主动的去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功利性太强使它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阅读素养也得不到实际性的提高,近乎“任务式”的阅读,使小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对阅读丧失了兴趣,更不利于以后阅读的开展,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2.1传统文化教学系统化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必不可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处于新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的同时,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传统的民族精神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国人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语文教育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积极适应新变化,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要放眼未来着眼全局,系统的设计传统文化教学战略。
2.2借鉴传统诵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借鉴传统的诵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积累优秀的古代文化知识,加强语文阅读的积累,在读一篇文章时,读透,读精,虽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适合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部分,但是,可以将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今的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革新,形成适合现代教学的阅读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锻炼语感,打破常规,不断进步。
2.3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标准答案过于重视,只要是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律认为是错的,而且也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从而来维持自己不容置疑的地位,保证课堂进度按照自己的频率进行,而不是进行正确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利用小学时期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而感同身受,发现文章的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感受过之后获取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彩云之南》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云南风景的视频,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介绍一段内容,可以以家乡人的身份,也可以是导游,要求是不能完全照搬文章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在观看视频与文章内容以后,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篇文章,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不仅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印象,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爱国之情,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3.结语
语文传统文化阅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与努力,真正的融入到文章中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是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制定教学策略,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来为学生营造更容易进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感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有精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也应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春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华少年》2019年
[2]王小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周刊》.2020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文化
前言: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循规蹈矩的进行知识的传授,特别是在阅读教学方面,高效的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生命素养,新型的阅读方式不断引进,在吸收传统文化有益部分的同时,对语文阅读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接受新鲜事物,增加知识储备,更有利于自身的语文学习。
1.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不仅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和作者之间的心灵产生信息交换,从而感同身受的去阅读,而现在仍处于应试教育的时代,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师始终占据着课堂的话语权,这就使学生没有主动权去阅读,不能摆脱做题的目的真正的阅读,并且大多数语文阅读教学都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许多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只能大体了解文章的意思,就马上做题目,没有细细品味个中滋味的时间,题目做过了,这篇文章的阅读也就结束了,并没有主动的去学习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功利性太强使它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阅读素养也得不到实际性的提高,近乎“任务式”的阅读,使小学生在学习之初便对阅读丧失了兴趣,更不利于以后阅读的开展,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2.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2.1传统文化教学系统化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中,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必不可少,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处于新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在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部分的同时,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以传统的民族精神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国人的基本素质,由此可见,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语文教育科学合理的结合起来,积极适应新变化,敢于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一定要放眼未来着眼全局,系统的设计传统文化教学战略。
2.2借鉴传统诵读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中,借鉴传统的诵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积累优秀的古代文化知识,加强语文阅读的积累,在读一篇文章时,读透,读精,虽然传统文化中也有不适合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部分,但是,可以将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今的相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革新,形成适合现代教学的阅读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锻炼语感,打破常规,不断进步。
2.3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标准答案过于重视,只要是与标准答案不符一律认为是错的,而且也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从而来维持自己不容置疑的地位,保证课堂进度按照自己的频率进行,而不是进行正确的传统文化的教学。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利用小学时期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营造适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而感同身受,发现文章的美,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解放学生的思想,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感受过之后获取的知识印象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彩云之南》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云南风景的视频,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同学介绍一段内容,可以以家乡人的身份,也可以是导游,要求是不能完全照搬文章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在观看视频与文章内容以后,以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篇文章,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不仅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印象,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爱国之情,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
3.结语
语文传统文化阅读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与努力,真正的融入到文章中去,才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是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教师应抓住这一点,制定教学策略,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来为学生营造更容易进入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阅读感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有精华,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使阅读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教师也应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春英.《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中华少年》2019年
[2]王小萍.《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考试周刊》.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