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作者】 张 健
【机构】 (重庆市酉阳县渤海初级中学校)
【正文】 摘 要:优化教程内容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想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就需要做好基础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通过问题教学让学生能够珍惜教学资源。教师需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结合当下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将德育教育落在实处,寻求更多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教师对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效能在进一步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但是在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高、资源挖掘不充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德育渗透效果,需要化学教师积极地对此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激发德育教育渗透的活力,促进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1、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化学是初中教学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知识探讨,让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发情感共鸣,我们都知道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潜在价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每一项知识的领悟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因此教师需要将团结合作作为教学的主旨,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现代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素养,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之间共处与合作,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共同设计实验,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的合作形式,让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集体意识。
2、提高重视程度,明确主要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偏向于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化学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依然有较多的化学教师对此并不是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德育教育渗透效果的提升,需要我们积极的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化学教师应当全面的学习新课改对于德育教育渗透的要求,从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重视起初中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工作,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相结合,这是在化学课堂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第一步。其次,化学教师要积极联合优秀的化学教师同行、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一起研究和制定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总体目标规划,并全面细化短期的德育教育任务,为化学课堂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指引方向。再次,化学教师要树立渗透意识,积极的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实践,积极的改进和优化渗透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全面的提升课堂的渗透效果。最后,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向班级学生阐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理解、支持,并全面的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地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3、挖掘教材资源,有效进行拓展
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众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化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将不同类别的资源集中到一起,为后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打好基础。例如,搜集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化学人物资料,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探索精神的素材,搜集化学教材中关于我国科学家积极投身化学研究、立志报国的资料,如在《酸碱盐》内容中,关于侯德榜制碱报国的故事等,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搜集关于垃圾回收、集约利用等资源,将其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等等,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为后续的德育教育渗透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另外,初中化学教师还要积极的对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例如,补充一些具有时代性、启发性与经典性的教育资源,例如,补充一些与化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时事教育资料、科学发明资料,有效的优化这些德育教育资源,不断的提升化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4、教师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每个科任教师都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化学教师要把德育教育当作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明白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且要多加思考、积极创新,思考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5、通过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记载了无数的创作发明,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化学历史上的辉煌成绩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化学作为学生新接触的学科,从初一开始听说,却始终没有接触过,不免向往和好奇,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故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爱国之心。
6、准确解读教材,渗透唯物主义价值观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深入理解教材,从中挖掘德育内容,进行适当并且适时的德育教育。如在讲解《原子的构成》内容时,通过学习α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明白宏观与微观的概念,并且让学生了解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是不断运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物质,并且从中引申到量变和质变的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不断渗透唯物主义价值观。唯物主义价值观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初中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人才培养中需要不断强化的核心素养培养。
结语
以上是我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和方向,为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并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参考。虽然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这是初中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其中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德育教育也能更好的与教学课堂融合,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岑远康.让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绽放[J].数理化学习,2017,(06):20.
[2]刘刚.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行德育[J].学周刊,2017,(06):92.
关键词:初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随着教师对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效能在进一步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但是在课堂德育教育的渗透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高、资源挖掘不充分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德育渗透效果,需要化学教师积极地对此进行改进和优化,进一步激发德育教育渗透的活力,促进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1、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化学是初中教学开展的重要学科之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知识探讨,让学生在固定的教学情境中引发情感共鸣,我们都知道合作学习在教学开展过程中的潜在价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充分挖掘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设计时,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每一项知识的领悟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因此教师需要将团结合作作为教学的主旨,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现代人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备的素养,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之间共处与合作,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和逻辑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进行组合,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交流,共同设计实验,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式、参与式的合作形式,让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帮助学生建立集体意识。
2、提高重视程度,明确主要目标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偏向于理论知识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化学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是依然有较多的化学教师对此并不是很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课堂德育教育渗透效果的提升,需要我们积极的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首先,化学教师应当全面的学习新课改对于德育教育渗透的要求,从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重视起初中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工作,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相结合,这是在化学课堂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第一步。其次,化学教师要积极联合优秀的化学教师同行、班主任及各科任课教师一起研究和制定课堂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总体目标规划,并全面细化短期的德育教育任务,为化学课堂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指引方向。再次,化学教师要树立渗透意识,积极的将课堂的德育教育渗透工作纳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渗透实践,积极的改进和优化渗透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全面的提升课堂的渗透效果。最后,化学教师要积极的向班级学生阐述开展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理解、支持,并全面的配合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地提升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3、挖掘教材资源,有效进行拓展
初中化学教材中包含众多的德育教育资源,化学教师应当积极的对这些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纳,将不同类别的资源集中到一起,为后续有效开展德育教育渗透打好基础。例如,搜集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史料、化学人物资料,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探索精神的素材,搜集化学教材中关于我国科学家积极投身化学研究、立志报国的资料,如在《酸碱盐》内容中,关于侯德榜制碱报国的故事等,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搜集关于垃圾回收、集约利用等资源,将其作为环境保护教育的素材等等,教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归纳,为后续的德育教育渗透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撑。另外,初中化学教师还要积极的对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进行补充和拓展,例如,补充一些具有时代性、启发性与经典性的教育资源,例如,补充一些与化学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时事教育资料、科学发明资料,有效的优化这些德育教育资源,不断的提升化学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4、教师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德育教育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入,每个科任教师都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化学教师要把德育教育当作教学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明白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并且要多加思考、积极创新,思考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
5、通过化学发展的历史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明,记载了无数的创作发明,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化学历史上的辉煌成绩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心。化学作为学生新接触的学科,从初一开始听说,却始终没有接触过,不免向往和好奇,化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故事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讲一些学生不太熟悉的故事,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爱国之心。
6、准确解读教材,渗透唯物主义价值观
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深入理解教材,从中挖掘德育内容,进行适当并且适时的德育教育。如在讲解《原子的构成》内容时,通过学习α粒子散射实验,让学生明白宏观与微观的概念,并且让学生了解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是不断运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反作用于物质,并且从中引申到量变和质变的概念,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不断渗透唯物主义价值观。唯物主义价值观是一切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初中教学改革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国人才培养中需要不断强化的核心素养培养。
结语
以上是我对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和方向,为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合理化建议,并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参考。虽然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在德育渗透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这是初中教学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其中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我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德育教育也能更好的与教学课堂融合,为我国优秀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岑远康.让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绽放[J].数理化学习,2017,(06):20.
[2]刘刚.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行德育[J].学周刊,2017,(0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