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作者】 廖义林

【机构】 (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高中)


【正文】  摘 要: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学生往往是“亲其师,信其道;其身不正,其令不行”,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提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和谐;师生关系;教学质量
  作为大瑶山深处的中学青年历史教师,最关心的事情是如何提高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使自己能“学有所用,教有所得,做有所值”。可是在这少数民族地区,在这资料稀少,信息闭塞的地方,在这物欲横流,追星为尚的信息时代,要想提升“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谈何容易。几番探究,几度追寻,几多尝试,欲杀出一条血路,找出一条捷径,走出一条通途,还是举步为艰,直到全区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才“蓦然回首”发现“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少数民族地区非班主任的科任教师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下试以这两年本人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经历为证,谈谈自己的浅见薄识,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从哲学的角度讲,内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提高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质量,首先是历史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自身要有一定的历史教学教研能力和水平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高尚的人格和魅力。其次才是学生勒奋好学,乐于接受历史教师的管教。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教学相长,才能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因为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学生往往是“亲其师,信其道;其身不正,其令不行”。而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就必须要构建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作为历史教学对象的高中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活生生的花季男女。
  作为历史教师愿意接近尊师懂礼的学生;作为学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历史教师,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历史教师,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学风正派的人。因为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有很多原因,但教师的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教师的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教师的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而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历史教师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历史教师的师德师风重要。  
  一、好的师德师风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作为一个中学历史教师,每一天从早上忙到晚上,“三尺讲台大世界,一支粉笔写人生”,但要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是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履行的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光荣职责。而要达到这种教育的目的,历史教师就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这就是伟大的“师爱”。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也就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我们应当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为学生献爱心,用真诚托起学生的一生。“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就是做人类社会中的“神”。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使命,历史教师是教学生怎样“以史为鉴,学会做人”的,因此首先历史教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如何“做一名让学生终生幸福的老师”、“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捧着丹心育桃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理所当然的是当务之急。那么,在知识经济的现代,师德不只是燃烧的蜡烛,而应体现出时代的升华。对历史教师而言,就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就要从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对教师责职的概括转向关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二、好的师德师风的具体表现之一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颇深,师道尊严使学生在历史教师面前往往会失去自我,因此只有历史教师在内心深处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意识又逐步觉醒和发展,这样才能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达到构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良好效果。
  三、好的师德师风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并且教师要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民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但是由于自己从为历史教师缺乏民主传统,认为学生尊重教师是天经地义,却忽视了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对学生过多地指责和否定,使学生的需求和个性被忽视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使师生关系产生矛盾和冲突。显然,民主作风是确立和发展学生主题性的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只有提倡师生之间要倡导民主是、平等,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一位金中历史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面对大瑶山这片热土,放飞自己的理想,以自己的爱心、责任心教育学生、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师德建设”的目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人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