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科学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者】 陈 平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金沙傈僳族乡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摘 要:为跟上课改新步伐,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近年来着力把握核心素养的要义,明确深度课改方向,改革数学教学模式策略,科学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课改方向;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方法
自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修订课标”)的颁布,特别是2016年国家正式颁布施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体系”),标志着新课改已由“落实三维目标”时代进入到“培育核心素养时代”。面对课改新时代,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深感既是对自己传统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严峻挑战,又给自己改革创新传统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出路;为跟上课改新步伐,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近年来着力在“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要义,科学培育数学核心素养”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一定成效和有益经验。
一、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要义,明确数学深度课改方向
通过深入学习“数学修订课标”和“核心素养体系”精神,笔者初步把握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和内容。为有效开展培育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1.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把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可见,数学核心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
2.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建构。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综合性和学科性两个层次:“综合性”方面的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体系”中规定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化为人文积淀、乐学善学、勇于探究等十八个基本点;“学科性”方面的核心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修订标准”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获得经验),并确立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通过思考梳理,笔者将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系初步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级:即数学基础层、问题解决层、数学思想层、数学精神层,这四个层级由低到高、逐次递进、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数学基础层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根基;问题解决层以“数学基础层”中的知识技能等为基础和工具,连接着数学基础层和数学思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思维层以数学基础层为依托,数学问题解决层为平台,对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化;数学精神层是数学基础层、数学问题解决层、数学思维层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体系能真正形成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高境界。通过这次有针对性、专题性的学习思考,使自己逐步把握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和内容,明确了数学深度课改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追求,为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了认识与思想基础。
二、改革数学教学模式策略,科学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笔者对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了以下探索:
1.让数学与生活链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感到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意思的学科,它在小学阶段的多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因此,我在研究和平时教学中,注重体现这种特点,发挥独特优势,努力让数学与生活链接起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研究案例】在教学“位置”时,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其次请说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这样让数学与生活实际链接起来,就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升与毫升”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中,使他们对升和毫升有了深入的理解,学生也因此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很亲切、很有趣。
研究实践说明,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来引出数学知识,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习经历过程,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的是结果。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深度课改,要求我们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引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会数学学习方法、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是教学本质和方法的根本改变。为促使自身的数学教学尽快实现这一根本转变。笔者探索将自主研读、思考发现、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等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探究、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质疑,促进发展、提高。我在教学中坚持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在探索过程中我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得到不断提高。
【研究案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自主或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都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体验与学习方法、经验;同时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3.让知识得到运用,增强学生数学运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数都能够服务和应用于生活。为让知识得到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科学适时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能力。
【研究案例】在学完10位数的加减法后,我以这样的问题向学生询问:小明的妈妈,去商场买菜,买了黄瓜、萝卜、西红柿,黄瓜2元、萝卜3元、西红柿4元,而小明的妈妈给了老板10元,如果你是那个老板,你會给小明妈妈找多少钱呢?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迅速进行解答,并求出最终的答案:1元。接着我鼓励大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购买一些纸笔和文具时,自己先进行计算,然后与老板的计算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养成一种计算的习惯,在每次购物时都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在运用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意识与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新背景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要注重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实际过程,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学习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起终身管用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深度课改方向;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方法
自2011年修订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数学修订课标”)的颁布,特别是2016年国家正式颁布施行《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以下简称“核心素养体系”),标志着新课改已由“落实三维目标”时代进入到“培育核心素养时代”。面对课改新时代,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深感既是对自己传统数学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严峻挑战,又给自己改革创新传统数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指明了方向、给予了出路;为跟上课改新步伐,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笔者近年来着力在“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要义,科学培育数学核心素养”方面下功夫,并取得一定成效和有益经验。
一、把握数学核心素养要义,明确数学深度课改方向
通过深入学习“数学修订课标”和“核心素养体系”精神,笔者初步把握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和内容。为有效开展培育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1.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把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什么是数学素养呢?数学素养是指用数学的观点、思维方式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和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可见,数学核心素养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生疏,其实它时时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商场打折信息、家庭投资理财问题等。
2.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容建构。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包括综合性和学科性两个层次:“综合性”方面的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体系”中规定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化为人文积淀、乐学善学、勇于探究等十八个基本点;“学科性”方面的核心素养(以数学学科为例),“数学修订标准”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获得经验),并确立了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通过思考梳理,笔者将数学核心素养的体系初步划分为由低到高的四个层级:即数学基础层、问题解决层、数学思想层、数学精神层,这四个层级由低到高、逐次递进、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数学基础层是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根基;问题解决层以“数学基础层”中的知识技能等为基础和工具,连接着数学基础层和数学思维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数学思维层以数学基础层为依托,数学问题解决层为平台,对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化;数学精神层是数学基础层、数学问题解决层、数学思维层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体系能真正形成和持续发展的原动力、高境界。通过这次有针对性、专题性的学习思考,使自己逐步把握了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和内容,明确了数学深度课改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追求,为有效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奠定了认识与思想基础。
二、改革数学教学模式策略,科学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在实践中,笔者对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了以下探索:
1.让数学与生活链接,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感到数学其实是一门比较有意思的学科,它在小学阶段的多门学科中也是比较贴近生活的。因此,我在研究和平时教学中,注重体现这种特点,发挥独特优势,努力让数学与生活链接起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研究案例】在教学“位置”时,我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其次请说出你的好朋友坐在哪?这样让数学与生活实际链接起来,就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升与毫升”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记录学生自己家瓶瓶罐罐的容量,再到喝的饮料瓶和酸奶瓶的容量。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中,使他们对升和毫升有了深入的理解,学生也因此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很亲切、很有趣。
研究实践说明,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借助孩子身边的事物来引出数学知识,能使他们感到亲切自然,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习经历过程,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过去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的是结果。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深度课改,要求我们将过程与方法放在重要位置,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引领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去学会数学学习方法、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是教学本质和方法的根本改变。为促使自身的数学教学尽快实现这一根本转变。笔者探索将自主研读、思考发现、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等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学生有充分的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探究、与人分享的过程中,学会倾听、质疑,促进发展、提高。我在教学中坚持培养孩子以下习惯:多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而且懂得如何去获取知识;多思,通过自学、操作、尝试等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多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创造性学习。在探索过程中我还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和数学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得到不断提高。
【研究案例】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体验、发现、猜想、验证去认识、归纳面积的计算公式。绝大部分学生基本自主或合作完成。
通过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都有了不同的获取信息的经历,有了自己的学习收获、体验与学习方法、经验;同时他们个个都对数学表现出了无限的热爱,对学好数学充满了信心。
3.让知识得到运用,增强学生数学运用意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多数都能够服务和应用于生活。为让知识得到运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重科学适时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能力。
【研究案例】在学完10位数的加减法后,我以这样的问题向学生询问:小明的妈妈,去商场买菜,买了黄瓜、萝卜、西红柿,黄瓜2元、萝卜3元、西红柿4元,而小明的妈妈给了老板10元,如果你是那个老板,你會给小明妈妈找多少钱呢?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迅速进行解答,并求出最终的答案:1元。接着我鼓励大家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购买一些纸笔和文具时,自己先进行计算,然后与老板的计算进行对比,看看是否一致。这样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养成一种计算的习惯,在每次购物时都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在运用的实践中不断增强意识与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培育数学核心素养的新背景下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要注重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实际过程,帮助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数学学习的策略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起终身管用的数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