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

【作者】 祝华云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实验中学)


【正文】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品质和能力,是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传统的历史课堂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情感教育。而本文紧紧围绕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来实现历史课堂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改革创新;核心素养;初中历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和新课程的改革和深入,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课堂模式中进行高效学习,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效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创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形式,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主要阐述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探究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具体策略。
  1、传统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分析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过于侧重教材内容,在教学中以教材观点为教学出发点,忽视了培养学生全面看待历史事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材编纂中,教材所选取的历史事件往往是从一定的历史角度出发,对于历史事件的讲解势必是片面的。而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以更加全面、更加多元的角度来看待同一历史事件。例如对于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收集不同人物代表对于洋务运动的看法,如清朝廷对于洋务运动的看法、洋人对于洋务运动的看法以及当时的地方豪绅对于洋务运动的看法等。不同角度能够帮助学生扩散自己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其次,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于传统文化以及正确思想道德的渗透不够全面,导致学生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片面的看待某些历史事件或者否定某些历史事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抗日战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无论是918事件还是南京大屠杀,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民而言都是十分惨痛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侧重于对于当时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的还原,更应当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珍惜现在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策略
  2.1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连续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使我觉得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乏必备的时空观念,例如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连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也茫然无知,对于同一时期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更是模糊不清,而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个人觉得最主要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给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把握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历史来讲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那历史就不能称其为历史。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背景就是一个时间概念。了解了事件发生的背景,就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概况,从而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2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能力
  历史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陌生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知识的精准讲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堂的学习培养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并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具备研究历史资料和历史材料的能力,进而对历史事件有更真实的认知和了解。
  2.3塑造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学生接触历史事件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在互联网普及的过程中,部分虚假消息也混杂其中,部分学生受到虚假消息的蒙蔽,存在历史虚无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对此,本文认为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帮助学生不断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识。首先,历史价值观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融入灿烂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2.4强化纵横联系?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时间是一个纵向的指标,虽然初中历史教材每一册、每一单元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编写的,但是每一阶段又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史来编排的,通过社会的各个层面来反映这一阶段的历史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同类事件横向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才能更好地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把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相关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异同,把握特征。如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同是资产阶级进行的探索活动,但是主张在中国的政体却是不同的,同样由于探索的方式手段不同,结果也是有不同的。通过比较,也可以得出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资产阶级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要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就要从我们的课堂做起,注重对学生的这一观念的渗透,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人类历史的发展线索整体认识,从而把握社会发展简史。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是当前初中历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深度挖掘历史课本的教学内容,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以及探索各种教学策略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史料证实的能力;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加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保证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廷桥.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七),2019.
  [2]韩娜.以史为鉴传承经典——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24):82.
  [3]孟凤鸣.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