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作者】 王永平

【机构】 (四川成都市第七中学校)


【正文】

——以《卓尔不群的雅典》一课为例

  什么是情境?德国学者有这样一个比喻: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这个比喻道出了情境与知识,就是汤与盐的关系。所以,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心智发展的教学方法。
  依据不同的标准,我可以把教学情境分为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问题情境和应用情境等。历史情境教学既能强化教学主题,又能将学生引领到“乐学”的境界。利用什么样的情境,怎样利用情境,是我们在教学中多次实践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结合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六第二课《卓尔不群的雅典》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实际中利用情境进行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意义,冀能抛砖引玉。
  本课的内容主要涉及三大改革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教学内容多,利用情境教学,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和有效性。
  第一,利用真实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真实情境是指历史上确实有其人其事,教师通过语言、文字、图片、音像、表演等形式,将其再现出来的情境。它往往最能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真实情境:展示奥巴马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照片和文字描述,?通过展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用现实中的实例告诉学生民主就在身边,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第二,利用虚拟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虚拟情境有助于将抽象的历史生动化,形象化,因此虚拟一个内涵丰富的教学情境,高度浓缩历史事物突出特征,有助于学生构建历史认识。而问题情境是指创设情境的同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觉探究。因为疑问往往是学生思维的出发点,所以在情境教学中,要以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为载体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虚拟情境和问题情境双管齐下,学生们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融入情境,更在分析情境。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三个过程,只有了解了这三个过程,才能真正把握雅典民主政治的内涵,所以在讲述时,我采用虚拟情境并辅之以问题情境。讲述梭伦改革时,我虚拟了

米奥尔家族的大事记(一)
  雅典公民米奥尔,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年满25岁农民,他是家里男主人,他的家庭收入在整个雅典是处于中等水平。他今天去雅典城参加公民大会,参加”四百人会议”的选举。他边走边想:在五年前我因欠债而沦为奴隶,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公民,今天我要好好表现,要不然会对不起梭伦。由于米奥尔出色的口才表现,最后他被选上。同时还被选为陪审法庭的成员。

  创设问题情境:“梭伦在雅典历史上主要的贡献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具体内容是什么?接着为了加深学生对克里斯提尼改革内容的理解,我虚拟了

米奥尔家族的大事记(二)
  100年后,米奥尔的后代米帕迪,此时的家境已经大不如以前了,在整个雅典是末流了,但他还是在自己所在的选区(即第九选区)参加了“五百人会议”的选举,幸运的当选了。这天米帕迪在自己选区的入口处领取一块陶片,在陶片上,写下贵族库李维名字后,交给工作人员。

  在讲述伯里克利改革的背景时,我虚拟了

米奥尔家族的大事记(三)
  米帕迪的儿子米太亚德参军了,由于作战勇敢,才能突出,最后当上了司令官,他的战前演说:“雅典将披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持其独立,关键就在你们。”使得雅典将士群情激昂,最后在马拉松大败波斯军队。

  并设置问题情境:马拉松战役是哪一次重大战争中的战役?这场战争给雅典民主政治带来怎样的影响?最后在讲述伯里克利改革时,我虚拟了

米奥尔家族的大事记(四)
  由于祖父显赫的战功和自己的努力,米撒拉当上了十将军。孩童时候的玩伴西克里因家境贫寒,忙于生计一直没有


参加各种政治活动,米撒拉某日碰到西克里跟他说了些话,第二天在公民大会上西克里就出现了。不久西克里还通过抽签方式成为了国家的工作人员,同时还有一份工资可以养家糊口,为此他非常感激米撒拉。

  创设问题情境:除了感谢米撒拉,西克里更应该感谢谁?为什么?通过创设虚拟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设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情境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最终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第三,利用应用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理解历史。应用情境指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检测所学知识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并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本课的难点是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往往缺乏全面看待历史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能力,所以在讲解时,我设计了五个应用场景,由学生来扮演,学生进入了角色,犹如身临其境,最终达到情感共鸣,真正的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这样,利用应用情境让学生走进历史,真切的感受历史,不仅使难点得到有效的突破,还使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在情境教学这个概念中,情境是手段,教学是目的,运用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并让学生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喜爱历史,这才是运用情境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课堂中以情境为引导,以问题为补充,让学生充分的思考,自由的发言,既贯彻了“学生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又彰显了历史课堂中的人文光彩。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马桂菊《让历史教学充满人文与智慧》 [J] 《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8期
  [3]米俊魁《情境教学法理论探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