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作者】 陈佳佳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正文】摘 要:素质教育下的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品质和关键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数学意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可以使其能够运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自觉地解决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数学意识的培养,受到了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不断更替、冲突和发展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更应当客观地分析课堂现实,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去探讨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高效的提升,将是我们新的研究课题和面对的新挑战!
  一、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素养
  实践证明:“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会形成鲜明的结果对比”,因此我们必须关注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的变革与创新。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更要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体差异性。教师要明确本节课要训练学生的哪几个方面能力,要采用什么样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教育理念?在教学策略上要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训练的目标、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使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智慧挑战阵地,让学生的头脑开启智慧的火法,实现头脑由优盘到CPU的转变。
  二、 注重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情境设置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兴趣良性的探讨平台,让学生数学思维活跃起来,自信地展示自我,挑战自我。
  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授课中,以“海上日出”的优美动画情境展示,让学生在享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太阳和海平面几种位置关系,让学生在讨论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通过这些教学情境的设置更易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10的加减法”时,课前安排这样的情境:
  电脑演示“小鸡吃食” 的动画故事情节(有一个小朋友拿出两个食盘喂小鸡。出现了左盘4只,右盘6只),鼓励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个画面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这个问题提出以后,学生就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想象和猜测的欲望。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有几只小鸡吃食?(6十4=10)
  (2)左盘吃食的小鸡比右盘少几只?(6-4=2)
  (3)一共有10只小鸡吃食,左盘4只,右盘有几只?(10-4=6)
  其中,提出第1、2、3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依次递减,也有极个别的学生提出其它问题,共提问题6个,有两个错误。
  教师顺水推舟引入新课。这个情境问题的创设不仅包含了与数学知识内容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事物背景。它能使学生发现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反映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道理,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正是独创思维的火花的闪现,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角色使学生如沐春风之中,感到安全,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胆小、内向的孩子不利于创造,而勇敢、自信的性格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要让学生说自己所想到的,说自己所看到的;允许他们说错,说不完整的还可以补充,允许他们提出质疑。
  在教学中,若遇到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不是随便指责,应及时鼓励并大加赞赏。在学生认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后,有学生问:“老师,加法、乘法都有交换律、结合律,为什么除法没有呢?”老师肯定学生问得好,并启发:“你能自己演算试一试吗?”学生通过一番努力得出了其中的道理。学生由敢想到敢疑、敢说,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发,形成新的观点,达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
  如经常设计“给应用题提问题”、“自编应用题”、“一题多解”等题型。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一课时,有一题是25×16,大部分学生想到把其中的一个数拆成两个数要简便:
  (1)25×l6=5×(5×l6)=5×80=400
  (2)25×16=(25×4)×4=100×4=400
  (3)25×16=(25×2)×8=50×8=400
  可是这时突然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是:
  (4)25×l6=(5×4)×(5×4)=20×20=400
  教师对这名学生的新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尝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喜悦,今后学生便会更加积极地钻研问题,会提出更赋有创造性的观点。
  总之,在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只有通过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质性的变革,从根本上去改进教育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新提升、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