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动静结合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张长弓

【机构】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摘 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深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事业注入的新鲜空气,使学生的音乐课堂变得焕然一新。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音乐教师通过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将会激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在聆听音乐时体会到音乐独特的魅力。因此,音乐教师在对于学生的教导过程中,需要采用好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在学习音乐中的情感体会。本篇文章将通过教师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探究;动静结合;音乐课堂;教学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新课改后,音乐教室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欢声笑语。音乐课堂成为了学生们的乐土,而作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我们,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教学实践课堂中收获到了惊喜和感叹学生的进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固然是组成高效课堂的一部分,但是,其具有的不可掌控因素也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教师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方向。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动起来,同时教师在对于学生的教导过程中,应该适当的静下来。不仅是教师静下心来,同时也要让音乐课堂“静”下来。小学音乐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教导可以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策略,这样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音乐学习。
  一、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音乐记忆力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经过反复的验证推理得出,人的音乐记忆力是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音乐教师在教导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中,可以从对音乐作品内容反复安静聆听欣赏,听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听音乐作品的风格等这几方面入手,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欣赏音乐和学习唱歌。同时通过音乐教师专业性的讲解,在加入律动教学,小组讨论,分组表演等动态教学,“静”出新的花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和加强学生的情感记忆,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例如:在教导《美丽的黄昏》一课时,第一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安静的聆听,想想歌曲要表现的黄昏时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美妙的感觉。第二遍学生安静的聆听,对于歌曲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开动脑筋,想一想,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位学生听出了本节所要学习歌曲的节奏变化,或者是这首歌曲属于什么样的风格等等相关问题。有了前面两次聆听的基础之后,进行第三遍安静聆听,让学生动动手,可以是边打拍子边聆听,也可以是边画旋律线边聆听,动静结合去感受歌曲的律动。学生一次又一次安静的倾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去学唱歌曲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另外教师通过根据所要学习的音乐课本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以及一些律动等教学方法的加入,能够使学生在安静聆听的过程中带着疑问思考,大脑开动起来,达到认真倾听的目的。再通过音乐教师富有感情的教唱,使学生的审美观也能够得到培养和提升。 
  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打造一个条件舒适、环境良好的课堂氛围,选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即可,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安静聆听的同时能够发挥联想,使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对于学生学唱歌曲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业。
  二、动静结合,有的放矢
  新课改后,结合现在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发现学校教师往往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音乐知识的讲解,运用了各种各样的创新教学手段方法,这不仅会让学生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同时还大大的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可能还会出现耽误教学进程的情况。因此,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让音乐的学习变得纯粹一些,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学起来并达到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导学生《健康歌》一课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边跳边唱,在“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这样形象且欢乐的律动教学中就把前八后十六和连续四个八分音符的节奏掌握了。简单形象的律动教学对教师在动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中具有积极的有效作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够提升自我的审美观念,同时还能认识到音乐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所要学习的知识,更是一种心灵和情感的载体。
  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安静聆听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作品接受、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音乐教师结合所要学习的音乐课本内容进行说明是必要的。但是教师要避免长篇大论对音乐作品进行描述,防止学生在教师开启新音乐课程内容的讲述过程中,被限制住了思维或者是出现溜号分心的情况,使思维不能处于活跃的状态,没有一个良好的音乐体验感受等。情感的产生,不是教师通过教学方法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慢慢的体会和感悟出来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和新课改后的新要求,小学音乐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导过程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将带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小学音乐教师运用动静结合教学方法的好处是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教学手段可能出现的不足,同时将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变得“纯净”且有意义,进而还能够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良好品德建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枫.让天籁之音溢满课堂——浅谈小学音乐审美素养教学[J].名师在线,2020(16):9-10.
  [2]周健.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15):180.
  [3]孙娜.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20(14):7+11.
  [4]程荣.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融合的误区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1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