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王 刚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苗桥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百分数应用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根据应用题的题型特点,教给学生解决应用题的方法。解应用题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出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育教学当中需要老师花费更多的精力去探究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充实数学课堂。本文将结合以往教学当中的教学经验,对小学的数学应用题进行研究并重点分析百分数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方法;策略
  数学的学习和发展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数学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要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开展教学,树立榜样的力量,提高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不足的同学,老师要耐心引导和鼓励,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从小练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百分数的教学当中更多的要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说应用题的教学是难点问题,小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数学解题能力较差,所以应用题的解答成了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百分数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就更大了,由于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提高教学效果,攻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意识和能力,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寻求合理的教学策略。
  一、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数学学习具有连贯性,数学的问题探究也具有连贯性,其难点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在生活问题中对百分数的知识进行应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问号打开学生思维的大脑,探索学习的路径,使问题得到解决,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
  百分数的教学难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的教学:第一,概念的认识;第二,分数与小数的换算关系;第三,单位“1”法解题。
  数学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又运用于实际生活,所以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要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创设情境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积极提问的同学要加以鼓励,树立榜样的力量,提高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不足的同学老师要耐心引导和鼓励,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让课程活动更加活跃和生动有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数学学习当中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最基础的就是认识概念、学会转换和懂得解决方法。下面从教学策略方面展开分析。
  1.百分数概念的教学
  在小学数学百分数的教学过程中,百分数的概念学习其实不仅仅是学习它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明白概念里面蕴含的逻辑关系。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作百分数,也叫作百分比或者百分率。概念的解释上可以增加一些课程学习趣味。
  比如数学教材编写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百分数的内涵和对其概念有更深程度的了解,在教材中编设了“趣味数学”这一栏目,把数学和语文成语的学习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结合语文成语的“一箭双雕的命中率的百分之两百”等,减弱了数学百分数教学的抽象性,更加形象具体化,减轻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2.通过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
  在单位“1”的基础上寻找进一步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单位“1”解百分数应用题总共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单位“1”已知;第二,单位“1”未知。情况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
  第一题:五二班男生人数为30人,目前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多40%,问五二班女生总共有多少人?
  运用单位“1”来解决这道题目,第一找到“1”,根据题中的“比”的后面是男生人数,因此单位“1”数目已经可见,确定大方向的具体运算法,列式:30×(1+40%)。
  第二题:五一班女生人数为30人,目前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0%,问五一班总共有男生多少人?
  运用单位“1”来解决这道题目,第一找到“1”,根据题中的“比”的后面是女生人数,因此单位“1”数目已经可见,确定大方向的具体运算法,列式:30×(1+40%)。
  3.运用小数与分数的转换解决应用题
  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尤其重要的,小学数学的百分数之间的转换不仅抽象,而且不容易解释,解释了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学生经常会在不理解转换内涵的基础便直接机械地记住转换的过程和直观的结果,这样的学习方法并不能经受住长期的学习考验,甚至常常出现错误,导致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在进行百分数应用题解答讲解的时候,可以教会学生将其中整数与百分数的运算转化成整数与小数的运算。
  例如,韩庄村去年人均收入为8970元,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了15%,问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是多少?
  根据对应用题中单位“1”方法的理解,今年韩庄村的人均收入为8970×(1+15%),而学生在列出这个算式之后,面临的是解答的问题,将这个算式进行下一步运算则是8970×115%,而对于这种比较大的百分数与整数之间的转换,仅仅是靠分母与整数之间的互相转换是不能轻易得出结果的,所以最后还是要做乘法的运算,而这种类型的算式,建议的是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而计算器中的百分数单位虽然可以呈现,但是也仅仅是在结果上呈现,比如计算器中得到的数字是0.2,按下百分键则会显示20%,但是在运算的过程中却无法呈现,所以在对于8970×115%的运算中还是建议学生将其转化为8970×1.15的方式进行运算。这种转化则需要学生对于百分数与小数的转换非常的熟练。
  4.各类题型分类归纳,巩固深化
  各类题型教学后,要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复习。有些学生对所学的各类型题分辨不清,为了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可将百分数应用题进行分类,归纳如下。
  (1)一辆货车载有水果300斤,其中苹果占全水果总量的60%,请问苹果一共有多少斤?
  (2)某工厂有男工500人,女工300人,男工占女工人数的百分之几?女工占男工人数的百分之几?
  (3)某种植户今年收获水果12吨,比去年增产20%,去年收获水果多少吨?
  对以上各题,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出三种类型,并指导列式计算。通过对比,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百分数各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此外,百分数的应用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起来不容易,这时就可以借助一定的辅助手段来帮忙,在应用题中,画图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解题方法,它可以把抽象的题目变得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学会画图的方法,找到单位“1”,明确其他的数量关系,认真分析思考,进行解题。
  例如这样一道题:施工队要修建一条1000米的大桥,第一天修了25%,第二天修了剩下的20%,第三天修了剩下的30%又3米,问这座桥还有多少米没有修?
  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图来分析:








  通过画图,这道题就更清晰,学生很容易明白用全长减掉前三天所修的长度就是剩下的长度,第一天修的桥长为1000×25%=250米;第二天修的桥长为(1000-250)×20%=150米;第三天修的桥长为(1000-250-150)×30%+3=183米,最后大桥还剩1000-250-150-183=417米。
  总之,小学数学百分数应用题贯穿着小学与初中,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生活化,推动学习简单化、轻松化,下功夫,求学问,积极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明白其中的推理逻辑。并且在课程当中,教师要发挥学生主导课堂的作用,进行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给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和自主思考的空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羊喜林;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J].才智,2014,(02)。
  [2]冮鹏;浅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1)。
  [3]张兰,张万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应重视五项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