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者】 张茜菲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摘 要: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教育工作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授课方法、组织形式、教学目标等各方面。文章通过行动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探讨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结合探讨的结果进行了经验总结,并简要阐述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在信息化时代的具体实践方法:利用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功课;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导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教学内容。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让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得到显著改善,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再受时间、空间阻碍,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就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教学效果改善不明显。基于此,文章就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进行探讨。
一、利用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功课,奠定高效听课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上的知识密度较大,学生在几十分钟时间内需要消化大量的知识,很多学生在课上感到吃力,尤其是遇到文言文、古诗词等难度系数较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跟不上教师的情况。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微视频,通过视频对下节课要讲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根据视频自主学习,这样就能胸有成竹地听课,既轻松又高效[1]。例如,在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之前,笔者将相关的课件和视频通过钉钉平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自主学习,提前解决这节课遇到的生字词,了解并掌握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这篇文言文的时代背景等知识。通过学生反馈的预习作业,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做好了准备工作,认真预习了这篇文言文。正因为如此,这节课的开展既轻松又高效,师生之间的配合度很高,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导入,强化学生听课的动机
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学生一节课的听课状态和质量,对于它的设计要遵循趣味性、简洁性的原则,既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又能起到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一则很短且与接下来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作为导入,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调整好因为课间活动而松弛的状态,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2]。例如,在上《鸿门宴》这节课时,笔者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从电视剧中剪辑出来的关于鸿门宴的时长两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将鸿门宴的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包括宴会现场紧张的氛围、每个人的座次顺序等。接着,笔者对学生说道:“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用鸿门宴去形容不友善的饭局,到底什么是鸿门宴呢,你们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更加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鸿门宴是什么。”由此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听课的动机和兴趣。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尤其是教材上的课文,蕴含丰富的美,包括自然美、意境美等,而这些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学生的想象是很难展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快乐的学习体验,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3]。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月色下荷塘的视频,学生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朱自清用文字描述的美,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让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课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教教材”的困境,学会灵活地使用教材,运用现代化技术适当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上引进多个关于介绍林冲的短视频,包括《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等。看完这些视频后,笔者让学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学生对林冲有了深刻的、具体的、全面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个勇而有谋、武艺高强但是为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为人逆来顺受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也就有了代入感,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课文,从而做到有效吸收和内化,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也取得更大的成就。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巨大影响,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有目共睹。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并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前预习、课堂导入、创设情境以及拓展内容为切入点,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杨艳红.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12):148.
[2]文金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2020(35):48-50.
[3]武碧烟.依托大众传媒优势,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工作[J].新课程,2020(42):157.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让传统的授课方式、课堂氛围得到显著改善,无论是师生还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不再受时间、空间阻碍,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诸多方便。然而,就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了信息技术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本质并未发生改变,教学效果改善不明显。基于此,文章就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进行探讨。
一、利用微视频辅助学生预习功课,奠定高效听课的基础
高中语文课上的知识密度较大,学生在几十分钟时间内需要消化大量的知识,很多学生在课上感到吃力,尤其是遇到文言文、古诗词等难度系数较大的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跟不上教师的情况。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微视频,通过视频对下节课要讲的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根据视频自主学习,这样就能胸有成竹地听课,既轻松又高效[1]。例如,在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之前,笔者将相关的课件和视频通过钉钉平台提供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这些资料自主学习,提前解决这节课遇到的生字词,了解并掌握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这篇文言文的时代背景等知识。通过学生反馈的预习作业,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做好了准备工作,认真预习了这篇文言文。正因为如此,这节课的开展既轻松又高效,师生之间的配合度很高,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设计趣味性导入,强化学生听课的动机
课堂导入直接影响学生一节课的听课状态和质量,对于它的设计要遵循趣味性、简洁性的原则,既不能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又能起到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的介入能够满足这些需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一则很短且与接下来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作为导入,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又能帮助他们调整好因为课间活动而松弛的状态,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2]。例如,在上《鸿门宴》这节课时,笔者在导入环节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从电视剧中剪辑出来的关于鸿门宴的时长两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将鸿门宴的场景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包括宴会现场紧张的氛围、每个人的座次顺序等。接着,笔者对学生说道:“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用鸿门宴去形容不友善的饭局,到底什么是鸿门宴呢,你们看完这个视频是不是更加好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鸿门宴是什么。”由此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听课的动机和兴趣。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语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尤其是教材上的课文,蕴含丰富的美,包括自然美、意境美等,而这些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讲述或者学生的想象是很难展现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快乐的学习体验,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升他们的审美鉴赏水平[3]。例如,在上《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月色下荷塘的视频,学生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朱自清用文字描述的美,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样的授课方式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让学生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听课质量有重要意义。
四、运用现代化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教教材”的困境,学会灵活地使用教材,运用现代化技术适当地拓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现代化技术在课堂上引进多个关于介绍林冲的短视频,包括《误入白虎堂》《野猪林被救》《棒打洪教头》等。看完这些视频后,笔者让学生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学生对林冲有了深刻的、具体的、全面的认识,知道他是一个勇而有谋、武艺高强但是为人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为人逆来顺受的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后,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也就有了代入感,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课文,从而做到有效吸收和内化,这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阅读教学也取得更大的成就。
结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巨大影响,起到的推动作用也有目共睹。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并将其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课前预习、课堂导入、创设情境以及拓展内容为切入点,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构建信息化教学体系,使语文教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杨艳红.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1(12):148.
[2]文金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高中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2020(35):48-50.
[3]武碧烟.依托大众传媒优势,优化高中语文教学工作[J].新课程,2020(4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