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扎实推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作者】 王显智
【机构】 (吉林省通化集安市第一小学)
【正文】为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要求,不断强化广大青少年国防观念和爱军拥军意识,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红色文化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青少年知党情、感党恩、强信念、守初心的最佳方式,学习红色文化要注重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百年奋斗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
心中有信仰,前行方向,学习党史教育是青少年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礼物。我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使教育做到经常化,形成延续和拓展。本学期,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深了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一、小学生学党史,“红船精神”带领我们启航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在教学中,通过师生查阅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等资料,分析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阅读“一大会址”相关内容,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如今,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学生认识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都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为了深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我课前让他们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有重要论述,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生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激发了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同学们愿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忠诚于党和人民,勤奋好学、勇于拼搏,爭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二、小学生学党史,“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心间
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查阅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那怎样让学生深入领会“井冈山精神”呢?学生搜集阅读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阅读了“八角楼上”、“井冈山会师”“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的便条”等革命故事,了解到在革命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气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摸索适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道路的救国志向,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领会井冈山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本课对史实和重要人物的介绍,有血有肉,从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学生心间,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三、小学生学党史,“长征精神”引领我们前进
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宣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分知识时,我布置了学习提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到底“难”在哪呢?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你通过查阅长征途中的故事,体会到了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长征精神呢?课堂上,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进行交流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知道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全国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迅速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开始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想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红军战士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错误的路线和指挥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此时,学生门掩卷沉思,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彝海结盟”等故事,就找到了答案。长征精神就是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自强不惜的伟大品格。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主席以长征为题材的咏怀之作,正是这样的豪情,它以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学们在学习中,吸收了宝贵的精神养分,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在日常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我能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指引照亮前进的路,让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心中有信仰,前行方向,学习党史教育是青少年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礼物。我是一名思政课教师,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把国防教育、红色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教学中,使教育做到经常化,形成延续和拓展。本学期,通过《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学生知道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加深了青少年对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一、小学生学党史,“红船精神”带领我们启航
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九课《中国有了共产党》,在教学中,通过师生查阅俄国十月革命、李大钊不惧死亡的原因、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不平等待遇等资料,分析近一百年来中国探索救国之路失败的原因,学生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通过阅读“一大会址”相关内容,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以及党的第一个纲领,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如今,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南湖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的瞻仰者,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学生认识到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我们都要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为了深化学生对“红船精神”的理解,我课前让他们查阅资料,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有重要论述,那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学生感悟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激发了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同学们愿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忠诚于党和人民,勤奋好学、勇于拼搏,爭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二、小学生学党史,“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心间
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查阅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和井冈山会师等中国共产党抗战相关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坚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信念。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那怎样让学生深入领会“井冈山精神”呢?学生搜集阅读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官兵艰苦奋斗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学生阅读了“八角楼上”、“井冈山会师”“朱德的扁担”“井冈山的油灯”“红军给老百姓留的便条”等革命故事,了解到在革命受挫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不气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摸索适合中国革命具体实践道路的救国志向,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士的优秀品质,领会井冈山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本课对史实和重要人物的介绍,有血有肉,从正面引导,让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困难的态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井冈山精神根植于学生心间,生根、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三、小学生学党史,“长征精神”引领我们前进
长征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长征以敌人失败和我军胜利而宣告结束。红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成为我党我军的宝贵财富。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部分知识时,我布置了学习提纲: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到底“难”在哪呢?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你通过查阅长征途中的故事,体会到了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学习长征精神呢?课堂上,以这四个问题为主线进行交流学习,同学们了解了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知道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全国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迅速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开始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想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红军战士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第五次反围剿,由于错误的路线和指挥失败,红军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此时,学生门掩卷沉思,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我们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学生通过阅读“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一块银元”“七根火柴”“彝海结盟”等故事,就找到了答案。长征精神就是红军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努力、自强不惜的伟大品格。而我们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不怕吃苦,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克服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迎接自己的未来,去实现国家和民族繁荣昌盛的伟大理想。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毛泽东主席以长征为题材的咏怀之作,正是这样的豪情,它以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鼓舞着今天的我们,为了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发展而勤奋学习、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学们在学习中,吸收了宝贵的精神养分,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
在日常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我能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扎实进行红色文化教学,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引领广大青少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让红色文化指引照亮前进的路,让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