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高中物理教学艺术

【作者】 陈林元

【机构】 (湖北省公安县南闸中学)


【正文】  曾经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课堂笑话:一物理老师正讲得眉飞色舞,暮然回首,却见一学生摇头晃脑,又似不倒翁,老师盯着看了一会,学生们也都目光投向该学生,才发现这同学快睡着了。于是老师不紧不慢的走过去敲了敲他的桌子,一番批评教育后,抛出一个难题,若能回答出来就请坐下来。问题是给东坡先生游西湖时出的一个上联配出下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锡壶”。该同学回想了一下老师刚才的批评,又看了看黑板上老师的墨宝,不一会就示意老师,有下联了,“学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老师定住了,不知如何评价。
  从上面的这则课堂笑话,看到了学生学习物理科的无奈,也反映了物理老师教学上的困境,觉得物理科的教学艺术还在于如何将深奥的物理概念明了化,将繁乱的物理量理清理顺,下面简单谈谈我的个人一些小的技巧,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高中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就容易产生厌学 心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多种教学方法,生动有趣地组织教学。例如:在教具 和学具上,可以不必满足于实验室的设备,由教师和学生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 具和学具。如讲单摆时,我让学生找来细线和小球,每人自制一个单摆观察它的 运动。在自制教具和学具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课后做些小实验。如讲“受迫振动”时,我用“米花的舞姿”小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做法是:把六个涂成不同颜色的米花用线穿起,挂在衣架的横梁上。六根细线每两根等长,最短 的挂在中间,最长两根分别挂在最外面。将一根橡皮筋拉长,从米花构成的弧下 方穿过,并与米花悬线面垂直,用手指拨动皮筋,米花应声起舞。有条件的还可 以将米花放在用布包紧的大口径低音喇叭上,当喇叭传出音乐声时,不同位置的 米花以不同高度在上面跳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了巩固公式S=1/ 2gt的平方,我在课堂上组织了“手握落尺测反应速度”实验。同学两人一组, 从尺落下的长度知道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出从尺开始下落到另一人握住尺的时 间,也就是握尺人的反应时间。这个小实验使同学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既动手 又动脑,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一些对联、口诀、谜语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我从生活中和教学实验中搜集了许多对联、谜语应用到物理课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三定律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他蹬地,地也蹬他,双方运动为何地没动我打你,你也打我,等值二力为何你觉疼横批:说清有奖于是同学们立即活跃起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解释了这一现象。 
  ? 还有如: 
  ? 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 
  ? 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 
  ? 横批:注意条件 
  ? 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 
  下面这一对联: 
  ? 两球落斜塔双音一响 
  ? 八马拉半球一声双分 
  ? 横批:学史奇观 
  ? 上联是描述比萨斜塔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下联是描述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一副小小的对联将物理学史上两大实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物理学中物理量数不胜数,物理概念更是多如繁星。我采用谜语的形式方便学生记忆。如屡教不改——惯性;一对红——赫(赫兹);异口同声——共鸣;闹矛盾——摩擦;景德镇的作坊——磁抄…这些丰富多彩的对联和谜语,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 
   2.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3.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应当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对于物理来说: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 
  总之,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形成依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高度的责任心,依赖于教师雄厚的知识基储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个人性格情操的陶冶等等。这是一个还有等于深入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