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

【作者】 赵 杰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贾小庄小学)


【正文】摘 要:在当前小学篮球课程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水平、潜在能力等综合素质均有所不同,导致学生整体的篮球训练成果也存在明显差异。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最大程度地改善甚至消除这一差异,从而保证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获得整体提高。本文主要围绕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体育;篮球训练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适应当代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提升学生篮球技能水平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手法,丰富自身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策略,对不同身体素质、不同体育基础的学生进行全方位地了解,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充分结合每一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期望每个学生均在自身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激发出最大潜能,最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篮球素养,从而推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一、 分层教学法的意义
  1. 分层教学法对课程总体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是当前教育领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对转化差等生、发展中等生、提高优等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小学体育这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分层教学法可以充分体现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程总体的适用范围和应用价值,能够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体育课程的热爱程度。此外,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一门课程的学习,真正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
  2. 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意义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分层教学法更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就小学篮球训练来说,体育教师在课程开展前务必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才能实施分层教学。从以往的教学经验中可以看出,篮球水平相差无几的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往往带有较为明显的集中性及代表性,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中指导。此外,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并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也有利于教师自身实现自我突破。不断突破自身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思维和惯用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生涯开阔道路。
  3. 分层教学法对学生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体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篮球训练中实施分层教学法,所制定的教学方案更加贴合学生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学生篮球水平的整体提高。但是在传统的篮球教学方法中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原则,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 分层教学法在实际中的运用
  1. 教学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篮球项目的运动形式较为激烈,运动量也相对较大。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身体状况和体育素质均有所不同,所以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适应篮球项目的训练强度。因此,为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训练成果,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课程之前便做好准备工作,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基于收集到的学生信息设置分层教学目标。一般来讲,体育教师都会将学生分为三个梯度,按照第一、第二、第三梯度的顺序依次减少学生的运动强度。拿行进间运球举例,针对第一梯度的学生,教师通常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各种运球方法以及要求这部分学生在运球时能够做到灵活变向、变速和急停;针对第二梯度的学生,教师通常会要求他们训练直线和曲线运球,自行控制行进速度;而针对第三梯度的学生,教师则只会要求他们进行慢跑运球。
  2. 教学过程要体现层次性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设立的教学目标,弹性安排教学内容,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安全为原则,将运动强度控制在在学生的身体承受范围之内。比如在投篮部分,教师可以要求男生进行单手肩上投篮训练,而对女生则要求其进行双手胸前投篮训练。
  3. 在教学评价、考核过程中体现层次性
  不同学生个体之间体能状况和身体素质都存在有差异,在篮球方面的潜在能力也有所差别。因此,学生在篮球运动中所能取得的成绩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安排考核方案时,要基于每个学生个体的能力和潜力出发,更多地注重学生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篮球训练之后所真正提升的幅度,将其与学生本身固定的可发展空间进行对比。而不是对全体学生设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同样,教师在填写教学评价时也不能仅仅将学生最终的训练成果作为评价标准,同样需要结合学生的潜能和发展空间进行分层评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篮球训练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充分体现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篮球项目的热爱程度,还能够有效保障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学习成果。此外,分层教学法对优化教师教学思维、保证小学体育教育事业长远发展以及逐步提高我国国民篮球技能水平也都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尚成.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训练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35):85-86.
  [2]陈值.以小学篮球教学为例谈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9(09):146-147.
  [3]王振刚.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90):139.
  [4]秦陶.分层教学法在小学篮球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知识窗(教师版),2017(12):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