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钟绍美

【机构】 (广西北流市塘岸镇金城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阶级的学生,思维方式还比较稚嫩,小学数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用思维能力解决相关问题。新课标实施以来,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小学生是否拥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决定着小学生能否很好的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一生的成长关键。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和攻破重难点,笔者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出发,分析并获得了几点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会有各种差异。有的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强,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快速地学以致用;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接受知识的能力、理解知识点的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不能够很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所以在学习中会变得很困难。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这些问题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学生思维能力的获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使其做到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数学技能完美地结合,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让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提出一些观点,从而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其数学综合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借助于数形结合的方式,拓展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这个科目和图形之间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数学上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够通过图形的转换获得另一种解决思路,并且图形的解决方式更为具体化,相比纯文字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并且接受。数学思维的重要性也能体现于此,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的重要体现,也是老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程度不够,难以掌握,也就更谈不上合理运用。而数学知识转换为图形关系之后,知识变得直观而且简单明了,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的数量关系直接接触数学思维的本质,能够更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还能够通过图形联想的形式掌握更深层次的内容。在学习长方形周长相关内容的时候,学生无法牢固记住公式的内容,甚至都无法理解公式的具体含义,就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误区。这时老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使用教学模具,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完成对长方形的拼接过程,从而进一步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意义。这样一来,学生大脑中就会对这部分知识烙上深深的印记,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更复杂的图形面积求解打好铺垫。
  2、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有利于独立思考并实际的解决数学问题,发散思维的关键在于定位诸多已知概念与信息,从事物的各个角度观察考虑问题,这个思考过程是总结过去的问题而提出新问题的过程。非逻辑的思维能力和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发生思维的表现方式,它的特点就在于是否有灵活性。要想让学生学会不同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就要培养发散思维,对一题多解的问题也会有深刻了解。发散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中的核心,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换句话说,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定义,更应该要让学生自己发现定义的本质,我们要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摒弃传统的只是重视解题步骤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比较深刻地影响现代数学教学模式,认为数学知识本身的传授极为重要,我们应该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于各个方面中,贯穿于整个学习生活中。使学生善于观察与分析、思考等。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谨慎对待素材、发散对象以及发散点,因为每个学生的数学发散能力的培养并不完全一致,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3、利用比较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这门科目所具有的特点是逻辑思维很强,有些教学的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单由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解的话,学生们在很多时候难以理解。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可以采取比较的方法来教学,就是找一个与原题类似但是比原题简单的题目来讲解,再让小学生独立将两道题目都解答出来,再来做比较,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比较法的数学解题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益处。举例说明:一道在整除方面的数学题,有一个数,在分别与6、8和9相除时,分别会产生余数4、2和1,请问这个数最小应该是几?有些小学生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是很迷惑的,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来解答。这个时候,数学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对这个题目作出转化,就是以另一个方式来表述:一个数在分别与6、8和9相除时,余数同为10,那么这个数最小应该是几?小学生在做完后一道数学题后,再回过着来做第一道题,就变得容易理解了。之后,学生把两道数学题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道题其实是一样的,迅速得出结果为8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打开,培养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生今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以及对策。
  参考文献:
  [1]李秀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05).
  [2]安振玺.趣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
  [3]赵晓东.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