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覃莉玲

【机构】 (广西容县罗江镇顶良中心小学良判分校)


【正文】摘 要: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启发,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应该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想要培养好学生的逻辑思维,就需要优化小学数学的各种教学策略,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展开教学。本文作者将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现状入手,以此为基础提出几个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教育;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重点目标以及内容是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根据掌握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逐渐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反之,对于数学知识理解较低的学生逻辑思维的效果相对较低,从而影响小学数学整体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从而积极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与成长。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所有的课堂中,教师教学的初衷都是美好的,但在实行中总会存在一些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制作精美的课件就代表自己在进行现代化教学,却忽视了内容的精致度;有的教师想要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认为这是体现自由教学的好方法,却不知晓一些学生由于本身就没有学习过正确的解题方法,只是在坚持自己错误的思路去学习,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没有办法进一步去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在曾经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重,教学的内容比较单一,教学模式过于标准化。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过于标准化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时代淘汰,也不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需要。在现代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大环境的变化,社会对学生未来应该养成的能力需求也有变化。对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学习基础的数字、体会数值的大小、学习基本的加减法已经不再是小学数学的唯一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任务还包括从小就培养好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首先就应该激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育活动当中。这样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情势之下,对学生进行思维方式的训练。
  3.2运用生本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挥汗如雨的讲,学生在课桌前奋笔疾书的记录,这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应该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课堂,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教师要敢于将课堂教给学生。
  3.3传递数学信息的语言要精练,融入数形结合方式
  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和精炼,小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才会更加清晰。教师要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做到心中有数,以数学学科知识点的具体特点为基础来进行这项工作。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个问题,来向学生描述数学原理。数学原理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二者之间的联系不可隔断。数学老师要做的就是找到这种联系,并把它清晰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捕捉到这种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构建,这种动态过程,正是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培养的过程。数学表面上是抽象的,其实上也可以用一些生动具体的形式来呈现。教师要在中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用更多直观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用多媒体等工具给学生播放图片或者小动画,或者把自己的数学设想浓缩在教学设计里面。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用精炼的语言以及图片、视频等形式,把其呈现给学生,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帮助他们构建逻辑思维能力。
  3.4精心设计教学,激发求异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包括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包括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疑思维,让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出的内容环节,从而在学习中能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很大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大启发法和发现法的使用力度,在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题意不懂情况时,教师应该善于举例,在找到突破口的同时,善于运用手势或者是图形进行化繁为简,来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明白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爱动脑筋,在思考问题时能够对自身的思维进行扩散。如在一些复杂问题的讲解上,需要利用多种解题思路同时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解题思路之间的异同,从而在今后的数学问题解答上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4.教育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原则
  4.1循环渐进原则
  尽管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内容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内容,可是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弱,学习能力也不高的小学生来说仍然很难。所以教师就应该根据同理解能力的小学生以及不同学段的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认知规律与授课方式进行结合。去运用循环渐进的授课方式来进行理论知识教学,通过小幅梯式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不断积累、不断成长。可以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当中,不断拥有收获新知识的成就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
  4.2灵活多样原则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过程当中,首先应该注重自己授课时应该拥有一定的生动化及形象化。不断地去捕捉学生上课时所关注的点,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当中,认真地去听讲,调动学生去听课的积极性。为学生去构建融洽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而在这种氛围当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从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足够数学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数学方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需要对课堂、教材、氛围等都进行优化,让数学思维成为学生的学习源泉,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孟利萍.课程教育研究.2017(39)
  [2]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王业红,王登红.亚太教育.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