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小学生快乐作文

【作者】 黄瑞兰

【机构】 (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桥头小学)


【正文】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而且能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能写出生活的真情实感,这是语文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观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往往在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再加上我们教师忽视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往往使用单一的教材和统一的要求指导学生写作,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制约,写作内容不丰富,导致一些学生对作文丧失了兴趣,每提到作文就头疼,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要消除这一现象,让学生乐于写作,我认为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写作的乐趣,激发写作的兴趣。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以我之见,谈一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困难是无话可说,常见的毛病是内容空洞,写不具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儿童缺乏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要使小学生作文有内容,教师在平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使学生从中积累写作素材。
  (一)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了解周围的人物、景物。
  在指导写作前,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活动课对身边事物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的每次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比如:在教学了《走月亮》后,我让学生下午放学后“走夕阳”,观察夕阳西下的美景,并把它写下来。在活动课上,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一草一木,树下的小蚂蚁,花圃的小蚯蚓……让学生感到集体观察的乐趣,趁机提出具体的观察要求。这样持之以恒,逐步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又积累了素材,学生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就为写作迈出了第一步。
  (二)引导学生赋予平凡琐事、景物以丰富的内涵。
  我要求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生活,要用感情色彩去发掘生活,这样会点石成金,平中见奇。我这样告诉学生:你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上学的路上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造一幢幢小洋房;你的房前屋后栽了竹子,乘凉时,观察一下它的各种姿态,欣赏一下它轻轻摇曳的竹影;草地上,飞过一只美丽的蝴蝶,你悄悄地跟过去观察一下它翩翩起舞的姿态,它自由自在地陶醉大自然的情景;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总之生活中可写的东西太多: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餐桌上的闲聊,一次体验,一张照片,一次电话等。只要留意生活,只要真心去感受生活,你就有说不完的话和无穷无尽的作文素材,写起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作文就会成为你忠实的记录者,帮你捕捉最有意义的生活片断。 
  (三)让学生写特色日记,丰富学生作文资源。
  小学生作文多是记叙文,又多是记叙一些亲身经历,把我们周围的生活写出来,而坚持写日记是积累这种作文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比如:每组织学生参加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从而积累丰富的作文资源,为写好作文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 
  二、演写激趣,激活学生作文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日常教学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演、写一体化的作文情境,引导学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比如: 
  (一)模仿职业活动。让学生模仿主持人主持节目,模仿导游介绍名山大川等。如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后让学生学做导游,要求先写出导游词。同学们跃跃欲试,不但能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二)课本剧表演。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可改写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就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不但能极大地拓展和提高孩子们的视野,还能使童年成为孩子们体验梦想与创造的黄金时期。我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后,让学生编续集,自由组合,几个人自编自演,再进行集体交流、评议。这样促使同学们大胆想象,展开了思维的翅膀,激发了写作的欲望。 
  三、自由作文,放飞孩子的灵性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可以让学生爱怎么说就怎么写,不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像小鸟奋飞,爱怎么飞就怎么飞;同时,应想尽办法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自由地说、尽情地说,然后指导学生把刚才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写下来。如:在运动会后,我任学生自由选择主题,不拘字数,不拘体裁,自由习作。学生兴致勃勃,快乐写作,把一次平常的运动会写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品读起来真是趣味无穷!又如:在学了《牛和鹅》、《陀螺》等课文后,扣住教材的童趣,我让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趣闻用一段话或几句话写下来。这样做,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他们能按自己的兴趣自己选内容来写,写作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多点掌声,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
  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叹。然而,并非所有的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就都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有的学生由于词汇贫乏,概括能力差等因素,常常错别字多,记流水帐,主次不分等。如果一见到这种情况,教师就批上“记流水帐,错别字多”等评语,那样学生就可能对写作文产生恐惧感,以后真的就记流水帐了。因此,教师应该千方百计找出每位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的文章内容不充实,但字写得工整;有的文章条理不清,但选材特别等,教师要善于挖掘,给予事实求是的肯定。对文章写得好的学生要表扬,对写得不够好的也要“沙里淘金”,择其进步大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基于此,我在班上举办多种多样的展览,如,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全班同学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这样长期下去,学生才会有勇气再写。有了信心,每次改正一个不足的方面,作文就会越写越好。 
  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不能简化为一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力求作文生活化,趣味化,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把作文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记录生活、铸造生命的过程,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使学生“愁作文”变为“乐作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莲.浅议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5):70.
  [2]陈丽.浅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4):146.